可比杨氏想象的快多了。
杨氏看着乖巧窝在周阳背上的苏锦鲤,没忍住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口,“咱小锦鲤真是有福气,就吃了一个菜饼子,那些人就争着买。”
苏锦鲤小手捂着被杨氏亲过的小脸蛋,乐淘淘的,小小甜嘴儿不忘哄舅妈开心,“才不是,是舅妈做的菜饼好吃,他们闻着香味了,肯定跟锦鲤一样想吃,就买啦。”
苏锦鲤乐淘淘的小模样说出甜死人的话,稀罕的杨氏没忍住又亲了一口小家伙,“你个鬼灵精。”
回到家,杨氏就把卖菜饼的事儿跟老太太说了一遍,完了还不忘道,“娘,跟你说了你都不相信,那些人看着咱们小锦鲤美滋滋的吃完一个菜饼,还盯着锅子的时候,那馋的都要流口水了。”
“说来还是咱们锦鲤有福气,就站在那一吃,那些人就立即买了,本来我还担心没人买,没想到不仅卖完了,还没够。”说完,杨氏就乐呵呵的笑了。
这下,她可是有底了。
周老太摸了摸外孙女脑袋,道,“既是这样,那明天多做一点,做够一百个,有今天打底,也不愁卖。”
杨氏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明天先增加到一百个,往后看情况再说。”
说完,杨氏有点苦恼道,“就是菜汤不好弄,家里没有多少猪油了,板油又贵,买来做汤去卖不划算。”
周老太想了想,道,“老大,你这会儿去紫云县,买点猪大骨回来,我们用猪大骨熬汤,放点菜叶子进去,那东西便宜,肉味浓,比猪油好,在买点高粱面粉回来。”
周大郎拿了钱,就去紫云县。
周大郎走后,婆媳两个又去掰竹笋,周大郎回来也一起去帮忙,还逮到一只野鸡,活的。
前天逮的还有一只,这只杨氏就养着了,剪了翅膀,脚上套上绳子,就丢在后院鸡圈里关着。
周兴一听要把野鸡养着,就自告奋勇抓虫子喂鸡。
晚上吃完饭,杨氏将卖菜饼的铜板都倒在桌上,数了数竟然有九十个铜板,还不算送出的和小锦鲤吃的。
一斤高粱面八文,差不多用了三斤高粱面,花了二十四个铜板,不算野菜和菜汤的成本,赚了六十六文。
这可比去县里扛麻袋赚多了,扛一天麻袋,也就二十个铜板,这可是六十六个铜板,差不多是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