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远山镇来信

可惜了,现在她鞭长莫及,有心无力啊。

她想了想,先提笔给季秀才写了封回信。

信里告诉季秀才,如果武镇再去村里要粮,一万斤以下的直接答应,但要是其他要求,就一定要仔细思考,确定不会给村里带来危险才能答应。

末了又加上几句,让他继续扩养牲畜规模。

她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遗漏的了,就打开了第二封厚厚的信。

这封信是杨二郎写来的。

杨二郎的信写的长,开始也是在在汇报上个月的情况。

说酒楼、酒坊、粮铺生意火爆,每月入账好几万两银子,净利也过万了。

说藤编草筐草席和一些其他的小生意做的也不错,虽然没有那么暴利,但也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收入。

说名下又多了很多田地屋宅,加上之前的那些,足有一千多亩地,请了镇上人来耕种,写信的时候已经春耕完成了。

看到这里,木渔顿了顿,开始算账。

改良后的作物一年两熟,亩产约在两百斤,一千亩地算下来一年能有四十万斤粮食。

再有桃源村那五百多亩地,一年就是六十万斤粮食。

这六十万斤粮食,留二成吃用,二成储存起来抵御风险,三成售卖,三成酿酒。

三成是十八万斤,平分到每一个月就是一万五千斤,这可远远不够。

且不说酒水如今卖的如何火爆,每天都要卖出很多去,这东西很多人买来到别处转卖,或者买来屯着,好酒者一天一两斤的也不在少数。

现在酿酒,一斤粮食能出四两酒水,这一万五千斤粮食,只能酿出六千斤酒水,平均到每一天也就才是二百斤而已。

如今两个酒楼每天的消耗加上远山镇酒坊卖出的酒水数目,应该就和这个差不多。

但锦州的酒坊再过两天就要开起来了,规模比远山镇的酒坊大了不只一点,因为要供应全锦州和南都的酒水。

当然了,元荡郑成他们给出的建议是限量发售,物以稀为贵炒高价格。

但这么大的地方,即便卖出的总量一定也比远山镇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