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水电报房忙成一团时,杨秋的专车也已经抵达郑州工业集团。低沉的蒸汽马达声开始从中原腹地响起,滚滚黑烟裹挟着鹅毛大雪从黄河上空飘过,现代工业的魅力逐步展现出来。当车驶入厂区后,连随行的杨度和陈果夫都有些惊讶这里的建设速度,虽然他们早知道杨秋一直在利用最早的汉阳和重庆培训工人,也知道如今国内大大小小工业技校已经有五百余家,但当数万人云集埋头苦干的景象出现在眼前时还是被小小震撼了一把。
杨度更是感慨道:“还是副总统高瞻远瞩!先压下国内局势和纷争打压其它党派培育国社,现在又借欧战机会发展工业,不仅赚回洋务运动几十倍的规模,还大大改善了我们民国的外部环境和地位。短短六载就能营造出如此大好局面,度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了您的运筹帷幄打下这么好底,下面我们就完全可以修生养息厚培国力。十载若是不行二十年后必定能雄踞于亚洲傲立于太平洋之西岸!我辈追求数十年,努力数十年之目标终于有望了!”
陈果夫也连连点头。几年历练让这位年轻的党务秘书。青年会执委和国社国际第二把手已经完全洗去青涩,两撇淡淡地小胡让他平添几分稳重。虽然这段时间杨秋关心政治很少,但不代表就会放弃对国内各势力的监控。也因为这种监控,所以他没有杨度那么乐观。说道:“我们国社虽说已暂时无对手,可民党和共和党还没消停呢。年前民党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时伍廷芳和蔡元培都去参加了,虽然会议没对外开放但汪兆铭回沪后就立刻接任秘书长一职,照这个势头看他出任主席恐怕板上钉钉,而且他最近还频频接触张季直等人,我猜很有可能在寻求合并事宜。”
“想合并了?”杨秋暗暗一笑。[ ~]他以前对汪兆铭的印象还停留在“大汉奸”三个字上,但亲历辛亥后才明白此人政治上的能力。当年就是他促成了南北和谈,现在民党大佬们将前途交给他也必定是极为看好。至于民党和共和党最终走到一起其实杨秋早就想到过,毕竟民党影响力还存在,反倒是张季直和梁启超他们那帮遗老遗少思想保守,既想要和国社保持距离却又想在政治上捞把好处,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保守的思想越来越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所以最终下场就是被吞并。只是他现在还来不及多想这些,毕竟建立两党制是他开始就有的想法。不过嘛目前甚至未来三十年民党是肯定必须不断打压!但这样做的恶果是集权会愈加突出。所以这个打压的尺度一定要掌握好,民党不能死这是最基本的!
反倒是日趋临近的俄国革命让他担忧,飞机大炮这些有形的东西可以挡住。但思想是没有国界的。穷党那套理论连他都觉得很有吸引力,何况是那些贫困地区人民,尤其是土地问题还未解决的地区更是非常有市场。他倒不是仇视穷党,而是目前的民国已经逐步走入他设想的轨道,再接纳这种外来思想反而会导致混乱,所以如何疏导这股思想,如何利用思想爆炸的机会瓦解目前国内乡镇地区依然延续的家族式自治的管理模式,消除地主和士绅阶层对土地的依赖,才是他未来几年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穷党革命后会面临被资本世界包围的极困难窘境,所以他们肯定是要寻求突围的。欧洲不存在突围可能性,唯一办法就是走东方道路突破资本世界的封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他们向外输出革命,解放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理想。
东方!
想到这里杨秋心底叹口气,未来很长时间内东方注定是思想和地缘政治冲突的第一线,所以杨度说民国安稳其实还远未实现。虽说加入一战后能获得良好外部环境,且在干涉俄国时欧美世界需要自己顶在第一线,但自己手中也必须有足够资本才行!“致公堂这块要抓抓紧,他们现在是我们最大的外海分支,国社国际要想铺开必须走他们这条路。再有两年你们恐怕不会那么闲了!”
杨度不解的问道:“副总统为何如此说呢?难道有谁能威胁到我们国社的地位不成?”
“不是威胁,是思想的撞击和在各个领域的全面挑战。”杨秋笑笑推开车门,新任郑州厂厂长也是坦克和装甲车研发项目负责人的袁钟铨已经带着几十位工程师和技术员等在门口,其中还能见到不少洋面孔,见到他这些人都很激动。步入试验区后三人更是只觉得眼前豁然一亮,和上次在新野陆军武器测试厂看到的景象不同,此刻测试训练场内喧嚣热闹,数以百计的士兵正冒雪操作钢铁巨兽进行战术组编训练和新车接收实验。
“报告,101师新编装甲旅少校,薛岳见过总司令。”刚走向装甲车队,正带部队在这里训练的薛岳满脸油污不知从哪里冲了出来。
薛岳被选定为国内第一个装甲旅旅长后就多次接受杨秋的专门指导,所以两人已经很熟。见到他满身油污蓬头垢面的模样。杨秋也乐了呵呵笑道:“你小,不会钻发动机里面去了吧?怎么搞成这个样。”“呵呵报告总司令,刚才跑两圈时遇上突然熄火,没想刚打开盖检查机油就喷了出来。”薛岳一边说一边用袖擦脸。可越擦脸上越黑,惹得杨度和陈果夫哈哈大笑连忙让人拿来干净抹布。等他擦完脸后,袁钟铨带着技术团队开始向杨秋介绍他口中的坦克。但在杨秋看来面前其实还算不上坦克,只能算装甲车而已。
由于加入协约后外部环境一下好了很多,除部分尖端设备和技术外基本上想要的都能买到。加上英法承诺的军需物资优先保证,所以杨秋就动起了提前开始装甲化的念头,并经过再三思考选择了卡登洛伊德多用途装甲运输车。首先应当说明的是。卡登-洛伊德装甲运输车和著名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虽然名字相同但并不是同一个系列的战车,即使两者的底盘都非常简单易造,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后者是日本都是坦克的鼻祖,而前者却是二战中赫赫有名的轻型装甲运输车,美国也根据专利生产过18000辆并编号t16装甲运输车。由于其可靠性和适用性很强被士兵亲切的称为“多用途万能运输车”。
杨秋之所以选择这种底盘主要考虑其结构非常简单,符合目前民国的工业加工能力,其次因为它非常结实耐用,二战中从欧洲到北非沙漠的各个战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别的不说光是其世界各国高达8万辆的产量就足以说明一切,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履带txi”。不过袁钟铨领导的设计团队还是对其进行了适当改进。主要是因为目前世界各国的水冷汽油发动机体积都达不到原装的福特八缸汽油机那么小,所以按照杨秋的建议先增加一对负重轮将车体加长到385米。宽度增加40厘米履带也加宽5厘米。这样发动机舱就能放大不少可以直接塞一台麻雀侦察机使用的150马力八缸航空水冷汽油发动机。但考虑到输出稳定性采取了调低功率处理,实际输出是120马力。
袁钟铨站在车前详细介绍道:“型号定名t2型装甲车,t是坦克第一个字母缩写。重53吨,前部装甲23毫米呈倾斜布置其它部位15毫米。车内油箱可以行驶距离160公里,公路速度55公里、越野速度25公里。使用我们自产的克虏伯装甲钢,负重轮、履带、发动机、弹簧和变速箱这几样东西虽然我们已经能自产,不过规模小所以暂时都是按照标准件向欧美采购。顶棚是敞开式的,前面有机枪座中间也能安装大炮。这辆是最基本的甲型运输型。2人驾驶,车头安装一挺汉二型水冷重机枪后,最大可以一次运载1吨弹药和物资。或者搭载6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拖带一门70毫米步兵炮、或改为拖挂可携带40枚70毫米步兵炮炮弹的弹药车或360公斤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