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袁钟铨矮矮瘦瘦,带着一丝黑木框眼睛,每每目光停留在坦克上都散发出喜悦的光芒。他是当初杨秋在汉口拖拉机厂介绍流水线生产方式,并且把大量坦克资料拿出来研究的两个年轻人之一。当初他的同学兼伙伴,也是坦克项目研制组成员的吴青度因为郑廷襄出任民国第一任工业部长后,担负起了重庆工业集团总经理的责任。
要是杨秋在场肯定能分辨出这几种坦克,或者说这些还仅仅是底盘加个铁皮盒子的试验品。
一辆好坦克底盘非常关键,所以在组建坦克项目部时杨秋反复关照不要着急,先耐心实验底盘和子系统,最好能在沙漠、草原等全国各类地区都跑上几圈测试。得到大量坦克资料后袁钟铨早已视杨秋为天人,而他也是国内少数几位知道德国a7v坦克出自杨秋之手的人之一,所以坚决执行多试验慢装备的策略。
目前眼前几辆要说模仿什么款式的话,那应该是法国雷诺ft17、捷克lt35、英国卡登洛伊德、德国一号坦克和缩小的三号坦克五种不同类别底盘。其实换任何军迷来肯定会选三号坦克采用的扭杆小负重轮底盘,因为后世绝大多数坦克依然在采用这种结构和维修都非常简单的底盘构造。但杨秋再这点上却没有任何说明,因为他清楚,资料机虽然能帮助国家军事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如果滥用将会导致出现依赖和创新力消亡的后果,所以在使用时往往将一大堆资料丢出去后不做任何解释,任由设计师们自己折腾寻找最佳方案。
他这个笨办法效果还算不错,袁钟铨他们面对那么多资料也没好大喜功,而是先分析国内工业实力、制造能力、道路桥梁通行能力等等综合后,选择从较为简单的五吨级底盘入手,拿图纸依葫芦画瓢造出这五种不同类型的底盘,还根据杨秋的建议,将在这里的初步检验结束将底盘运往全国各地进行为期两年的野外测试。
“以我们现在的能力,一个月能造多少这种坦克?”蒋方震显然对坦克很有兴趣,不仅认认真真看过每个细节甚至还亲自坐进去体验一把,但对这个杨秋亲自取的古怪名字却很不适应。
说起制造能力,原本还踌躅满志的袁钟铨一下子没了精神:“有能力造的有好几家,汉口、九江、湘潭、重庆和郑州都能造,江南、马尾和青岛技术上也没问题,可产量不好说。按照我们造拖拉机的速度看,全国加起来每年的产量还不如美国一家拖拉机厂一个月多,光面前这几辆就花了两年时间!按我的计算要是现在开始建造,每月能产20辆顶天了,不过要是能让工人熟练一段时间翻个倍倒也有希望。”
秋恒到没有他那么悲观:“倒也不见得那么差。现在我们有专门造拖拉机的厂有三家,汉口、湘潭和九江,产量虽然不大但要想扩建也并非难事,何况奉天和郑州都在建设大型拖拉机和车辆厂。听工业部说总司令要求那两家按照每月100辆拖拉机产能建造,要是将来把现在的三家也升级到这个水平,每月也有500辆了。”
“500是拖拉机,不是这种死沉死沉还有厚厚钢板的坦克。”
见蒋方震对自己不成器的“弟子”直瞪眼,宋子清也觉得好笑。这位国防大学校长还真有些孩子气,就爱事事较真,所以笑问道:“百里怎么那么关心产量了?钟铨不是说了吗,光全国测试就要两年呢,我们还有时间慢慢打磨国家工业。”
蒋方震不瞪弟子改瞪宋子清了,瞥了眼走开的袁钟铨,哼道:“两年?两年后你怕是早就急着不管不顾要求大力生产了!”
听到这句宋子清脸色微微一变,但转瞬间又恢复正常,遣开众人后掏出烟递给他问道:“百里,怎么说这些?上次开会时总司令部不是说了吗,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准备收复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