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自己哀痛了半秒,将书页翻回《木兰辞》,起身致歉:“学生无状,给先生赔不是。”

“无事。”

王蓝田拱手回答道:“学生觉得木兰很聪明。这种聪明不仅体现在她女扮男装未被发现,还体现她为己筹谋,目光之长远。”

“如何说?”谢道韫看着她,觉得这个角度选的有意思。

“女扮男装参军可是欺君之罪,北边各国律法皆仿中原,这一律应当保有。然而她却敢在回乡之后以女子装扮示人,若深究其中之意,可追溯到那句: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以功抵过,将功折罪。用累累功名抵去欺君之罪,即保了家人平安又为自己搏回以女子身份面对世人的机会。这是她的聪明之处。

“至于最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我倒不觉遗憾,本就是女英雄女将军,要的就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以女子身份入世。先前不得已女扮男装,如今用军功赫绩换回身份便是为了证明,巾帼不让须眉,红颜亦可胜儿郎。”

“说的好!”祝英台敲桌而起,忽觉众人目光落在她身上,顿时一囧,朝谢道韫躬身,“我,我……学生觉得王蓝田的见解实在深刻,一时激动,举止无状了还请先生见,见谅。”

谢道韫未难为祝英台,挥手让她坐下,随后看向王蓝田点头赞道:“好一句巾帼不让须眉,红颜亦可盛儿郎。”

王蓝田鞠礼,以谢两人的称赞,又道:“以上是从花木兰的角度所言。接下来学生想换个角度,从‘军书十二卷’,从‘万里赴戎机’,从‘将军百战死’来谈谈。

“诗中一笔带过之处也不难看出战事的频繁。频繁到被世道所轻视的女子都要上战场。是,木兰的忠孝的确值得后世赞扬,但国有木兰真的是国之幸吗?

“窃以为,此为国之悲,国之大悲!到底是怎样无能的君主,无用的臣子,才会忘记民重君轻,才能忘记护佑百姓,战事来临时躲在百姓以血肉之躯甚至世人所轻贱的女子所筑的温巢之下问柳寻花,夜散千金!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何其可悲!”

学堂静可闻针落,众人瞠目结舌,一时未能缓过来。

“这见解……另辟蹊径,所谈所言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谢道韫敛去了脸上笑意,颇有些严肃,“课堂讨学,皆为有感而言,勿外传外宣。”

王蓝田这番话语影射良多,北方混战,晋朝虽偏安一隅,但小战不断。尤是最后那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几乎是将矛头直指建康城内的士家贵族及其子弟。若传出去,即便王蓝田背后是太原王家,这仕途怕还是要坎坷许多。

说这些的话王蓝田倒未觉得有何不妥,行了一礼,坐下继续翻着书。

“你刚刚想请教的问题是什么?”谢道韫看着张朝。

张朝忽觉自己问题无大义,无深度,无内涵,有些说不出口,但却发现某道目光正射向自己,不得不梗着脖子,佯装倨傲:“自古男尊女卑,先生乃女流之辈,何以有颜面端坐其上,让众男子屈居于下而面无愧色的道理。”6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书院讲堂,自然以道高术专者不学无术者为卑。这就是我端坐上位,而面无愧色的道理。”7

以梁祝为首的一众学子皆为谢道韫的妙答而鼓掌。

“先生才思敏捷,口舌锋利。”马文才冷眼一扫,起身道,“不过学生常闻女子需遵三从四德,先生所谓如何?”8

“本席想来从天理,从地道,从人情,此乃三从。执礼、守义、奉廉、知耻,此乃四德。”9谢道韫款款道来。

“先生明知,三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乃妇德、妇言、妇功、妇容。您尊了哪一条呢?”10马文才问道。

谢道韫一噎。

王蓝田挑眉,“啧”了一声,手撑下巴,仰头看着他:“我以为文才兄是个饱读诗书的主,却不曾想也是半吊子。”

“你这话什么意思?”马文才眉头一皱,觉得王蓝田开口必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王蓝田:“书读少了,眼界就小了,眼界小了,心胸就不太宽阔了!”

被人批驳,马文才面色一黑:“这是礼仪之本,制度之根!”

“我知的三从是:从历史,以历史长线出发看局势发展。

“从爱,以爱化解矛盾冲突。

“从己,人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

“四德则是: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身立德。”

王蓝田朝他眨了下眼:“你看,从格局出发,你的三从四德委实小家子气了。再说如今先生、你、我各有一套三从四德,那何必强求人人遵从固定的一套呢。若人人都遵从一套,人人都是一模子里刻出来的,岂不是无趣得很?”

马文才俊俏的脸蛋一黑再黑,他冷笑一声,不愿在同王蓝田耍嘴,摆手示意:“听着,是男人的话就跟我走。”11

王蓝田呵呵一笑,悠悠道:“听说品状排名共分九等,这不尊师不重道大概只能是下下品了。”

闻言,本来想动身的附和马文才的人动作一僵,求助似的看着他。

“说句浑话,证明是不是男人应当在床榻之上,而不是在学堂里面。”

众学子错愕,这话……

谢道韫美目一瞪,王蓝田惊觉失言,忙起身:“学生说错话了,自请门外站着。”

“去……去吧。”谢道韫两颊微红,挥手应了。

“谢先生。”王蓝田未往外走,反而又作一揖,“马文才刚才也说错了话,您看能不能一起罚了?我与他刚好互相监督,以免有人偷懒。”

谢道韫看着王蓝田,抿唇喟叹:“都去外面站着,静思己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