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芸芸诸名将中,程咬金算不得智谋之将,可其身经百战之名却是无虚,此番设计算不得奇诡之策,却也不失堂堂正正之谋——以唐军此时之强大军力击溃高氏兄弟之军不难,难的是全歼,程咬金此策确实有可行之处,诸将都是识货之人,也都精研过附近的相关地形,自是清楚牛栏岗一带是个打歼灭战的好地儿,故此,程咬金话音刚落,诸将附和之声便已大作了起来,一时间满大帐都是赞成之声,听得程咬金笑得大嘴都合不拢了。
“好,既如此,那就会战牛栏岗,谁敢请命前去诱敌?”李世民自然也考虑过了将牛栏岗选为战场的策略,此时见诸将皆出言附和,自是点头准了,可末了那句谁去诱敌却立马令诸将全都静了下来——诱敌可不是件轻松的活计,一个不小心,诱敌不成,反倒极有可能被敌大军给包了饺子,成了人家口中的肉,不过么,一旦能成功诱敌,那可就是大功一件了,颇令人动心的,诸将皆有些个跃跃欲试,各自盘算着若是自己前去该如何应敌,一时间倒也无人急着出面争夺。
“陛下,末将愿率部前去诱敌。”就在一片寂静之中,一员大将从旁闪了出来,躬身请命道。
诸将定睛一看,却发现此人竟是阿史那社尔,一时间乱哄哄的议论声便悄然而起了——阿史那社尔,,原东突厥皇族,乃是原东突厥处罗可汗次子,十一岁时便以智勇闻名于本部,自贞观十年投唐后,曾跟随侯君集转战塞外,屡立功勋,后又调幽州镇守使,于贞观十八年升任左卫大将军,为唐初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之一,其人虽深受李世民的宠信,可与诸将之间却相处得不算和睦,尤其是其手下之军并非府兵而是突厥骑兵,光是这一条就令诸将看其不怎么顺眼,此时见其出言请命,自是大不以为然,可又不好当着李世民的面公然说些啥子,也就故意瞎议着制造些噪音出来,表示一下不满罢。
诸将的不满李世民自是心中有数,然则李世民却不以为意,他一向宽待各异族将领,此番出征之际,为了以示恩宠,特准李思摩、阿史那社尔两部突厥骑兵为自己的亲卫军,专一负责帝驾所在的安全,此时见阿史那社尔出言请令,李世民也没多想,立马点头道:“好,社尔将军真豪杰也,尔所部乃朕的亲军,尔等一出,不愁高家兄弟不舍命狂追,此议朕准了!”
“末将尊旨。”阿史那社尔见李世民准了自己所请,眼中掠过一丝感激之色,恭敬地应答了一声,默默地退到了一旁。
“道宗,尔一向擅军略,今日为何一言不发?”李世民注意到了李道宗今日还不曾发过言,待得阿史那社尔退下之后,老爷子斜了李道宗一眼,淡淡地问了一句。
李道宗确实有心思,他这一路都在寻思着当初李贞所言的战略构思,越想就越觉得正确无比,只不过始终未能找到进言的时机罢了,此番闻只高句丽军大举来犯的消息,人虽站在帐内,可心思却早已飞到了敌后,正暗自盘算着若是此时出奇兵能否奏奇效之事,故此,对于诸将所议之战略李道宗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也就是有心无意地听着罢了,可待得老爷子,李道宗可就不能不出言回答了。
“陛下,微臣有一策可得全胜之功,今高丽倾国以拒王师,平壤之守必弱。愿借臣精卒五千,以船运至敌后,覆其根本,则数十万之众,可不战而降,请陛下圣裁。”李道宗大步行了出来,略一沉吟,朗声禀报道。
李道宗的话音才刚落,李世民的脸色立马就沉了下来,黑着脸看了李道宗好一阵子之后,这才一挥手道:“朕此行乃是吊民伐罪,务必以堂堂正正之师降服贼寇,此事以后休得再提。”李世民话说到这儿,也不给李道宗开口解释的机会,面色一肃,提高了声调道:“诸将听令,即刻回营备战,末时三刻拔营起行,不得有误!”
“末将等谨遵圣命。”诸将见李世民如此说法,自是不敢怠慢,各自躬身领命不迭,三三两两地散了去,各自回营准备相关事宜不提……
风吹过树梢,发出阵阵沙沙的声响,掩盖住了两千隐藏在林子间的轻骑兵们所发出的那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声响,一名身着明光铠的大将立在小山顶上,借助着树木的遮掩,远眺着山脚下那条小路的尽头,整个人宛若雕像般沉稳,这人便是阿史那社尔,此番乃是奉命率两千突厥族骑兵暗伏于要道上为诱敌之军,在这密林间已潜伏了足足三天有余,早已过了预计中敌寇将至的期限,却始终不曾见到高句丽大军的影子,密林间蚊虫孳生,叮人见血,部众每多抱怨,是时,所携之干粮又已告竭,众人皆曰撤军,然阿史那社尔却从不为所动,始终坚定地立于山顶之上,静候着敌军的到来。
一阵不大的风吹过,隐隐传来了一阵不祥的响动,紧接着山路尽头拐角处的山梁上飞起了大量的鸟儿,阿史那社尔的脸上闪过一丝如获重释的神色,眼中精光一闪,飞快地冲到了山腰处,对着闻讯聚集过来的手下诸将比划了个准备出击的手势,霎那间,原本寂静的密林顷刻间便活了起来,两千精锐轻骑兵各自翻身上马,严阵以待,等候着出击号角的响起。
“呜呜……”就在高句丽前锋转过山的拐角处,分三列沿着山路前行之际,一阵凄厉的号角声突兀地在道路两旁的密林间响了起来,紧接着,两千突厥骑兵齐声呐喊着冲出了密林,如同两条怒龙一般将高句丽的四千前锋军切成了数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