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将军夫郎在上 媚骨 2742 字 2022-09-18

***

“下官见过总督大人。”

“草民见过总督大人。”

一早张远和王县令就带着一帮商人在都护府等着了。

昨天晚上不少的商人都接到了张大人对他们发出的邀请,今日一早天都还没亮他们就等在都护府的门口了。

“大家不必多礼,今日请大家来,是有几件事要跟大家商讨。”纪原并不意外见到唐六叔在这里,他向唐六叔点了点头,对跟在身边的唐松山说道:“松山你带大家到前厅去坐一会,本官跟张大人王县令去谈点事情先。”

“几位老板们这边请。”唐松山领了命令,负责把这些商人们带到前面的大厅去。

而纪原则是带着张远和王县令到了另一个小客厅去谈事情,问起了昨天的事情处理的后续,还有大陈的商人与燕国的商人还有草原的牧民是否还存在一些别的矛盾。

在昨晚回去之后,张远和王县令对这些事情都有调查,因此当他们纪总督问起的时候,两个人都有话能说。

后面纪原还跟两人商讨了一下关于行商守则的条例和规定,三个人在一些方面达成了共识之后,才结束了这一次短暂的会商讨。等到他们在小客厅里谈完事情去到前面的会客厅,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草民见过总督大人,张大人,王大人。”在屋子里的商人们见到纪总督和张大人王大人一起来了,说话的声音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一群人站了起来给几位大人行礼。

“不必多礼,大家都坐下来说话吧。”纪原走到前面的主位坐了下来后,才看向大家说道:“很高兴各位老板这么给本官面子,本官既然在这里也不说什么闲话了,今日本官让张大人和王大人请大家到都护府来,是想着各位都是行商多年的老商人了,想必与行商一事上,会比本官更为熟悉和清楚这里面的规矩。”

“所以今日本官请大家来,是想跟大家商讨一下一些关于行商的规矩,你们之中有没有什么家规条例的,还有行内有什么规矩的,都可以与本官讲一讲,给我们制定行商法则提供一个参考和便利。”

纪大人这一番话也说得很诚恳,今日他的确是有事才请大家来的,谁的时间都宝贵,他就没有左右而言说什么废话浪费大家的时间了,有事谈事,谈完了大家都能早点回去。

唐六叔坐在靠前的位置,既然是外甥找他们来商讨,他这个长辈自然是要给点支持外甥了,他第一个站了起来说话,报上了自己的姓名和来处后,就说起了他们唐家的教训,“我们唐氏行商规矩里面的第一条,就是讲,行商要诚信、守信,信是放在第一条的,人无信不立,行商也是一样,不讲信用便不能被同行信任,不能被买家信任,要想生意长久做下去,这个”信”就是必须要遵守。”

“第二个便是行商要仁义,这仁义讲的就是仁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唐家商行有规定,就是绝不赚黑心钱,绝不赚灾难钱……”

不得不说唐氏商行在这一点上做得是很好,当遇上天灾人祸的时候,别的商家都在抬价,只有他们唐氏商行联合的江南一带不少的商家遵守了这一点,不会随意抬价,不赚黑心钱,也不赚灾难钱。

即便是今日这里这么多商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在场的商人们都知道唐老六代表的是唐家,这里面也有京城来的商人,是知道唐氏商行与这位纪总督的关系。

不过这里面跟唐氏商行打过交道的人都是知道,唐氏商行相比起其他的商家来说,他们的确是遵守承诺,跟他们做生意比跟别的商人打交道要更为放心,这也不怪唐家的生意能做得这么大,做到这么广了。

“六叔请坐,其他的还有没有人要补充的?”纪原请了唐六叔坐下来,转头问其他来的老板们。

后面也有人陆续的站起来发言,有人说到了他们自己的家规,也有人说到了他们这一行里面的一些行规和规矩。

张远是跟着他们纪大人从上京来的,早早的就准备了一支毛笔和几张纸,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他就把重点的东西都记录下来。而王县令上一次来开会被提醒过,这一次也是自备纸笔,见到张大人从头到尾都在写字,他也没有闲着,手上拿着的笔也在写。

纪原倒是没写,他只是把一些重点的东西记在了心里。

第256章 要钱要人

三月底泰王陈鸿曦被允许进京迎娶镇国将军府的嫡孙少爷杨少宁为妻,两人在京中完后,陈鸿曦就带着杨少宁启程回了封地。

在陈鸿曦带着新婚夫郎离京的第二天,皇帝收到了纪大人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上京来给他的折子,拿到折子他当场打开来看,看完就被气笑了。

正好陈柏明进宫来给天子禀报事情,知道这是纪原派人送了折子进京,又见这位主子看完之后就笑了,连他都不免好奇纪原给天子的折子上写了什么,能把天子气笑了。不等陈柏明开口问,皇帝就直接让太监把折子拿给陈柏明,“你看纪原都给朕写了些什么。”

陈柏明从太监的手上接过折子,快速的看完之后,也是忍不住的笑了。

把看完的折子递给太监拿回去,陈柏明说道:“纪大人还是说话那么直爽。”

“他倒是直爽,一开口就问朕要钱要人都不带拐弯的!”不过虽然陈泓泽这么说,但是也并未见他脸上有任何生气的意思。

当了皇帝的他每日都批阅大量的折子,一些官员明明就没什么重要的事,却还是隔三差五的给他上一道折子,全篇下来都是废话还没一个重点。不像是纪大人写给他的这道折子,里面全篇一句废话都没有,简单明了的说了西北边关现在的情况,以及日后的计划,还有这个计划目前遇到的难题,那就是缺钱和缺人。

虽然吐槽归吐槽,不过皇帝的心里已经在琢磨以后就让朝中的大臣们按照纪大人上折子的这个样本给他上折子,他就能节省了每天在批阅折子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