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陈柏明进宫来给天子禀报事情,知道这是纪原派人送了折子进京,又见这位主子看完之后就笑了,连他都不免好奇纪原给天子的折子上写了什么,能把天子气笑了。不等陈柏明开口问,皇帝就直接让太监把折子拿给陈柏明,“你看纪原都给朕写了些什么。”
陈柏明从太监的手上接过折子,快速的看完之后,也是忍不住的笑了。
把看完的折子递给太监拿回去,陈柏明说道:“纪大人还是说话那么直爽。”
“他倒是直爽,一开口就问朕要钱要人都不带拐弯的!”不过虽然陈泓泽这么说,但是也并未见他脸上有任何生气的意思。
当了皇帝的他每日都批阅大量的折子,一些官员明明就没什么重要的事,却还是隔三差五的给他上一道折子,全篇下来都是废话还没一个重点。不像是纪大人写给他的这道折子,里面全篇一句废话都没有,简单明了的说了西北边关现在的情况,以及日后的计划,还有这个计划目前遇到的难题,那就是缺钱和缺人。
虽然吐槽归吐槽,不过皇帝的心里已经在琢磨以后就让朝中的大臣们按照纪大人上折子的这个样本给他上折子,他就能节省了每天在批阅折子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
“那陛下您的意思是?”陈柏明现在去了户部,户部有多少银两他这个户部侍郎自然是知道的,要说拨点给安阳那边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主子不开口,他们这些为人臣子的自然不能越了规矩,还是要等主子开口才能办事。
两个人的关系从前是为伴读,现在一个是君一个是臣,但是天子对他信任,他们家父子俩个也是忠心的为天子办事,这一份情义就还保持到现在。不过陈柏明也没有忘记为人臣子的本分,跟天子说话的语气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既没有越过君臣的那条线,也不会让天子觉得他当上了皇帝,他这个伴读就远离了他。
作为皇帝的心腹大臣,陈柏明是了解天子的,一看天子的神色,就知道天子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了。
而且陈柏明知道天子对赵长明和纪原夫夫俩个臣子的感情和一般臣子的不一样,一个是在上京被封城之后带兵突破围成,进来上京救驾的大将军;一个是挺着大肚从宫中密道进入救人的将军夫郎,这对夫夫俩个对天子不仅有救命之恩,更是挽回了整个大陈的局势和运势。
甚至是对他们这些拥护太子一派的人来说,也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今日若是永王坐上这个位置,他们这些当初拥护太子一派的人,怕是全家都要被下狱,更别说能站在这里商议给不给纪大人拨银两了。
陈柏明清楚的知道,只要日后赵长明和纪原两个人不做那卖国叛国的事,太子都绝不会动他们,两人被调到安阳去也只是暂时的,日后定然也会被调回上京。因此即便是那两人被调去了千里之外的安阳关,身在上京城里的他们都会愿意在后背帮赵氏夫夫一把,不仅是为了还恩,更是为了日后若是他们陈家有什么事的时候,赵长明和纪原能拉他们一把。
“银子倒是可以拨点给他们。不过这人嘛,怕是不太好安排。”别说皇帝舍不得把朝中大儒下放到边关去,怕是这朝中有学问的大儒也不愿意到边关那个地方的书院去当一个小小的夫子。
同样是当夫子,在上京当和在边关当那能一样吗?
陈柏明也知道这个事情为难,也知道朝中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好的人才天子定然是舍不得放走,下放到边关去当一个小小的先生那就是大材小用了,但是学问不好的人他们也不好意思送到安阳去给纪原。而且就算是他们想把人送过去,也不见得对方就愿意去了。
所以一想,这个事情还真的有点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