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还我儿子

五叔略皱了皱眉。他是君子,听人壁角坏人好事的恶事一个都不想干,可站于此处算听人壁角,转弯走出去坏人好事,退回园子,打扰主家,通通不美,一时还有些犯了难。

但是姜承辅与姜久盈仗着年纪小,没人会与还未成年的孩子计较,准备出去探问情况。

街巷一转,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一丈宽的街上,挤了十几个人,一方是穿金戴银的不知哪家官眷,坐在轿中也不现身,任由下人出面;一方则是贫民打扮,看起来年纪不大,像是两夫妻,此时跪在地上,不住磕头。

在他们抬头说话的间隙,姜久盈看清了他们的相貌,一时有些怔然。

哦呵,从安庆到京城,相去数百公里,还有缘得遇张熟面孔,而且两次见他们,两次都在哭闹,是什么样狗血的缘份。

这不就是端午前夕,她跟爹爹逛街时,遇到的当街吵闹的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那对夫妻吗?他们怎么上京来了?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出趟远门可不容易,首先得找里长办理路引,再准备足够的盘缠,或雇车或步行,实在没有别的交通工具。

平民百姓多数并不愿意与官府打交道,里长不是正经官员,却也相当于一个镇的行政长官,管理一方水土黎民,在平民的眼里,算是半个官。

雇车从安庆到京城的费用,大约得十五两银子,耗时大半个月,走路的话,脚程快也得三个月有余,慢的,半年一年都不一定走得到。

当时他们穿的衣衫都是粗布所制,还带有补丁,显然不是有钱人家,雇车的大笔花销想来承担不起,如果仅靠走路,他们岂非当时争执过后,就已经离开安庆了?

千里迢迢上京城,可是真有冤屈?

只听那两人跪着不断磕头,嘴里哭喊着让对面轿中之人还他们儿子。

啥玩意?他家儿子不是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