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海捞针

“爹爹,府衙的捕快衙役都是代代相传的本地人吧?”姜久盈不太清楚大周朝的官吏体系,就她所知,基本与宋朝差不多,细微之处有些差别,大体一致。

“捕快衙役均为贱业,后代不能科举入仕,却可以顶替上一代的位置,倒算给他们一条生路。”姜文远有心给女儿科普一二。

本朝男儿,读书入仕自然是第一等的,第二等,则是医职,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大夫的地位也比较高。

这里边有些渊源,概因太祖皇帝打天下时,曾几次性命垂危,都是被大夫拼尽全力救回来的,得天下后,这些大夫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连带着惠及了一拨人。

接下来的地主、农民、手工艺者、商人,逐级递减。

这是正常排下来的士农工商。

再往下,还有下九流。

一修脚,二剃头,三从四班五抹油,六把七娼九吹手。

这其中排在第四的班,就指代的是捕快衙役。

份属贱业,一般但凡有些办法的人,都不愿入这行当。

而已经入了这行当、或出身这样的人家没得选的,晋身之路已断,有时候做事反而会更无顾忌。

他们见钱眼开、视财如命,有的贪婪成性,内外勾结,上下勾结,草菅人命。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官员多凶残,而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这是一个行业的弊端,凭姜文远一己之力那是绝对没办法改变的。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担任上官这段时间内,别让他们过于无法无天。

有些可以拿的油水,他不会断人家财路,收些要些都无妨,但凡沾染人命官司、颠倒是非黑白的,谁敢动歪脑筋,有一个他会按死一个。

这些人精得像猴一样,摸清他的脾气后,很是安分下来不少。

反正铁打的捕快流水的通判,只要他任期一满拍拍屁股走人,他们还可以继续作威作福,没必要跟上官死磕,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