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意定亲

要知道,古代科举制度变态到什么程度,可不是随随便便读点书就能考过的,比高考要难上何止千倍。

不然怎么能叫五十少进士呢?白发苍苍还考不过秀才的都大有人在。

当年姜文远在二十四岁中进士,都在京里引起很大轰动,要不是已经跟宁氏成了亲,怕不得被京里那些有适龄女儿的达官贵人榜下捉婿。

姜承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已经开始准备两年后的春闱,一切打扰他读书的外在因素都被排斥。

宁氏想给他定亲,这位亲大哥头也没抬:不立业,不成家!在他看来,除了自家母亲与妹妹,其他女性于他而言,跟外面路边栽种的树木没有本质区别。

本想取得丈夫的支持,先给儿子定门好亲,免得年岁大了,品貌相当的好姑娘都被别人挑走。

然而姜文远做为一个直男,还挺支持儿子,夸他有志气,有功名的好男儿,还怕找不到好媳妇?大丈夫何患无妻,古人诚不欺我。

宁氏气得个倒仰,奈何正事要紧,姜承轩又一直在南郊书院苦读,一个月都回不了两天家,安庆府也没啥好人家,京里的姑娘,光听名声,又不能亲见本人,风险太大,她便也歇了挑大儿媳妇的心思。

至于二儿子嘛......

两个都是她肚子里爬出来的,至于差这么多吗?

这位二哥姜承辅今年十四,聪明定是聪明的,四书五经大致读过,该认识的字各个都认得,只是他一做文章,便能气得花白胡子的老先生罔顾斯文,跳着脚骂他。

写得好与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姜承辅视礼教规矩如狗屁,文章中有很多大逆不道的观点,也亏得他头铁,除了没有抨击皇权外,什么都敢写。

姜承辅无心仕途,只对画之一道有些兴趣,扬言以后必要走遍名山大川,画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