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取自《诗经》淇奥一篇中以竹喻君子, 勉励皇室子弟如青竹一般坦荡温润。
而松柏则出自《论语》中的那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要求明家子当如松柏孤傲耿直,岁寒不凋。
郑宓自庭院正中那条青石板路走过去,殿中值守的宦官见太后乍然驾临吃了一惊,忙迎出来诚惶诚恐地行礼。
郑宓摆摆手,温声道:“我随意看看,你且去忙吧。”
宦官不敢多言,安静地退下了。
这地方多年没来了,模样却一丝都未改,书架的位置,屏风摆放,书案铺设,都一如往昔。
郑宓在书架间走了一圈,最终在二楼北面的书柜后头摸出了那本《阑珊记》。
这话本藏在里头七八年,竟也没被虫蛀,只稍微旧了些。
郑宓拿到手里,缓缓地踱步到窗下临风处,翻开了扉页。
她也没细看上头的字,目光不过自字里行间掠过而已。
而指尖摩挲书页时的轻柔却像是寒冷冬日里沸腾的茶炉间袅袅升起的白烟一般带着氤氲的温柔。
那日明苏听她问好不好看,既震惊又难以置信,望了她好半日,方压低了声问:“你也想看吗?”
郑宓正要回答,一阵脚步声传来,值守的宦官自那一列列书架后绕了出来。
明苏当即端正了容色,将手中的话本朝袖袋里胡乱一塞,坐正了身子。
宦官来了二人身前,陪着笑道:“殿下,到闭门的时辰了。”
殿中皆是纸堆,极其易燃,故而文澜殿的规矩,黄昏即闭门,闭门之后殿中不许有人,更不许在殿中用火烛。
明苏沉稳地点了下头,站起身来,将那藏了话本的衣袖背到身后,另一只手拉着郑宓,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