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在邺城住的舒心,少年人的个头比刚来的时候高了许多,脸上多了些肉,什么时候见到原焕都笑呵呵的开心的不行。
他是皇子,是皇帝,但是从登基到现在他这个天子都是摆设,之前当个吃不好穿不暖还受气的摆设,现在哪哪儿都好的很。
袁卿家和王允不一样,王允老儿掌权之后就不怎么在他面前装和善,袁卿家仙人之姿,温和风雅只看着就舒心,更何况他在行宫不受限制,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看书的时候没有人打扰,想出去玩也有人陪着,如此还有什么不满足?
小皇帝日子过的开心,郭嘉好些天没见过天子,看到真人后哽了一下,终于明白他们家主公刚才为什么欲言又止。
这小皇帝看上去那么软乎,该不会把他们家主公当亲爹了吧?
郭祭酒狐疑的看着相谈甚欢的两个人,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原焕隔些日子就会来行宫看看,倒不是对小皇帝不放心,他身边的小孩子不少,袁 郭奕都很懂事,但是小皇帝的乖巧和那几个孩子不一样,如果不是身份在那儿挡着,他甚至想将人带回去交给荀 来带,很多东西杨彪能教,荀 也能教,而且教的更好。
刘协听到下人来报的时候就来门口等着,见到原焕后眼睛一亮,将人带到书房边走边说最近看了什么书。
原焕也不着急,耐心的听他说完,又给他推荐了几本新书,然后才将徐州扬州的情况说给他听。
作乱的不是他手下的人,说给小皇帝听完全没压力。
扬州刺史和徐州刺史的任命很快到位,但是旨意还没有离开邺城,徐州那边就多了个徐州牧。
青州士孙瑞上书朝廷,表平原相刘备刘玄德为徐州牧。
原焕:……
原来刘皇叔在这儿等着呢。
第140章 龙战于野
原焕截过不少人的胡,自己被截胡还是头一回,尤其截他的还是几乎快要被忘了的刘备刘皇叔,消息传到官署的时候,不光他自己愣住,议政厅里甚至有不少人都没想起来刘备是谁。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原相,何德何能官居州牧?
士孙君荣身为青州牧,举荐青州官员无可厚非,可是不等朝廷的意见下来就上表让别人担任一州牧守是不是有点过分?
还是说,士孙君荣也按捺不住,想学其他诸侯一样占地自立?
应该不至于。
士孙瑞忠于朝廷,和杨彪一样是个难得的忠臣,天底下忠于小皇帝的除了杨彪,也就只有他士孙君荣值得一提,既然不是对小皇帝有意见,那就只有对他们有意见。
之前天下动乱,刘表、刘焉、公孙瓒、陶谦等占据一方的牧守上官想任命官吏都是写个奏书上表就完事儿,天高皇帝远,这种只要“上表”就行不用等皇帝回复的任命也成了惯例。
这种事情发生在别处很正常,但是发生在青州士孙瑞身上,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原焕若有所思的摩挲着指尖,将伏完的那份任命书留下,只派人把赵温的那份送过去,州牧和刺史留一个就行,徐州不是兖州,没必要搞特殊。
士孙瑞已经代替小皇帝任命了新的徐州牧,他们这边不必再送个徐州刺史过去。
兖州当初是曹操手下兵马不够,既急需要他来稳定形势,又需要孙坚来平定贼寇,留他自己独当一面又怕他稳下来之后想自立,这才弄了个不伦不类的州牧与刺史并存,刘皇叔手底下没有多少能用之人,不值得特意为他破例。
正巧他也想知道士孙瑞为什么不举荐别人偏偏举荐他刘备,州牧那么高的职位,以刘皇叔如今的威望而言着实有点不合适。
“扬州那边先缓缓,让伯符和公瑾去徐州广陵郡如何?”原焕提笔落墨,将原本准备好的任命书重新誊写一份,豫章那边另外派人过去,年轻气盛喜欢惹事的还是送去给刘皇叔找麻烦比较好。
“伯符年纪虽小却身经百战,担任太守无甚不妥。”荀 温声回道,孙策小小年纪就敢深入黑山贼内部,大军阵前取张燕首级,胆气勇武足以与温侯吕奉先比肩,少年人行事不拘小节,前去广陵正好可以防着刘备生乱。
原焕笔下不停,小霸王的去处有变动,他们家小伙伴的任命也要改,笮融恩将仇报杀死陶谦和赵昱,孙郎周郎除掉笮融为陶谦和赵昱报仇,两个人前去广陵郡为官,于情于理都能被当地百姓接受。
广陵富庶,俩人能在那地方站稳脚跟,接下来也不用从别处运粮,广陵一地的税收就足以让他们养活数万的兵马。
还有甘宁甘兴霸,孙家小霸王信上没有多说,周瑜字里行间却委婉的提了几句,说是最好把俩人分开,不然他们天天在大营里打架,难免让士兵们有学有样,身为主将,怎么能那么不着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