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那么紧张,我又不会离开邺城,哪里需要你赴汤蹈火?”原焕笑着让他坐回去,少年人的满腔热枕让他心里很是熨帖,语气中的笑意清晰可闻,“关中尚未平定,孟德请命前去关中,子廉子孝妙才元让是否全部跟去要等过些日子才能定下,左右年前不会再有变动,几位安心在邺城过年便是。”

夏侯兄弟和曹家兄弟面面相觑,目光一致转向淡定自若的曹孟德,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回话。

说好的他们过来听候差遣,这人过完年还回兖州呢,怎么忽然间不回去了,他在这儿主动请缨前去平定关中,乌程侯知道吗?

老天,乌程侯要是知道他们全都不回去了,会不会单枪匹马杀过来抢人?

以乌程侯的火爆性情,未必干不出这种事情,他们到时候该不会被误伤吧?

曹仁搓搓胳膊,神情复杂的看着他们家堂兄,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过再一想,他们一直跟在堂兄身边,如果能一起去平定关中似乎也不错,既不用担心被人拿捏还不用怕军功被抢,堂兄别的优点不好说,不抢功劳这一点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从起兵到现在一直没怎么有功劳的缘故,总之就是,跟在堂兄身边不用担心被别人坑,从来只有堂兄坑别人的时候,断没有他们被别人坑的道理。

不是他自夸,想在他们家堂兄手底下钻空子,直接挖个坑把自己埋了更快,看兖州那些老和他们过不去的世家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就知道了。

反正日子过的苦巴巴的不是他们。

宴席的饭菜分量十足,除了原焕和曹彰两个人吃的不多,剩下要么是正当壮年的武将,要么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小少年,没点家底还真养不起那么多人。

天子在邺城的好处很快显现了出来,想任命各地官员不用再大老远跑去长安上书,出门去行宫和小皇帝商议一下就好,省了路上那么多时间,任命诏书很快就能送到人手上。

小皇帝在邺城过的第一个新年,原焕准备的很是用心,每天让厨子换着花样儿给行宫准备饭菜,短短一个冬天,小皇帝的个头竟然拔高了不少。

曹操过了年很快带着他的兄弟们启程前往关中,刘表和张鲁已经退出长安,天子已经到了冀州,他们兵马有限又不是一条心,根本不是冀州兵马的对手,如果不尽快离开,只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命丢在长安了。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天气转暖不久很快变得炎热,好像春天还没怎么过就到了盛夏。

曹操来关中之前在心里念叨了很多遍他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治理内政的,结果到了关中之后留给他的还是内政。

义和高览俩人将刘表和张鲁赶跑之后立刻着手安定百姓,俩人没什么绝世妙计,就是粮食多而已。

先杀鸡儆猴把带头的反贼当众处斩,再从冀州调来粮食赈济百姓让他们能撑到明年春耕,关中几百万乱民,愣是被他们生生用粮食给砸安稳了。

曹孟德手里难得有过万的兵,看着忙着春耕夏种的百姓,竟然有种还不如不给他兵的错觉。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罪魁祸首郭嘉郭奉孝完全没有抢活儿干的自觉,他都主动来关中了,再不能给自己弄个清净地儿他得多废物?

说起安抚百姓打理内政,他的确比不过其他人,可是架不住他们家主公粮多,还有从兖州、徐州、豫州各地运过来的粮食,那么多粮食再加上那么多兵,这要是再安抚不了百姓,他直接找个枯井跳进去得了。

小皇帝亲自下诏让各州郡送粮来支援关中,这主意是谁出的他不点名,反正最后获益的是关中百姓,所有的粮食都由军中发放,不经官府官吏之手,少了中间的克扣环节,真正死于冻饿的百姓比他们预计的少了一半还多。

安抚百姓、打理内政,他们把前半部分给干了,曹孟德他们接 义和高览的班,干后半部分有问题吗?

乱民?什么乱民?

关中现在都是踏实能干的老百姓,哪儿来的乱民?

曹操:!!!

该死,失策了!

义和高览在曹操抵达关中之后各自离开,郭奉孝却没打算走那么快,他来关中为的又不是关中,西凉那边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现在走了他岂不是前功尽弃?

郭奉孝整天念叨着吕大傻子怎么还没消息,然而没等到吕奉先和卫伯觎从凉州回来,却等到了卫兵慌忙来报,“郭祭酒,城外出现了蝗虫。”

关中连年大旱,今年春季多雨,本以为会是个风调雨顺的年份,孰料到了夏天又是干旱,眼看着再过俩月就是秋收,铺天盖地的蝗虫却先丰收一步而来。

蝗灾一旦出现,波及的不会只有一个地方,关中相邻的冀州、豫州很快得到消息,所有郡县皆是如临大敌。

蝗虫过境,草根都不会给他们留下。

“命如草芥,块土安能阻狂澜?”

“人如蝼蚁,蚁穴溃堤,块土又怎不能阻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