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陛下能够生于盛世,按部就班长大,做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可现在乱成这样,无论是汉室宗亲还是异姓诸侯,只怕心里都想着怎么谋权篡位。

天下乌鸦一般黑,不管面上显得多忠君,内里也都是一个样。

杨太尉的心态和上次来冀州传旨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上次见原焕时还有种长辈见晚辈的唏嘘,这次再来,看到冀州在人家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再想想被逼到走投无路杀入长安的关中百姓,一边觉得这个冀州牧做的好,一边又担心他心大了想干别的。

真要到了那时候,他想拦也拦不住啊。

杨彪心里矛盾的不行,来到邺城之后就闭门不出,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去,就在行宫找了个院子教导天子读书,他一辈子拥护汉室,可是让他对袁家小子冷脸相待,他还真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这世道太乱,能让百姓安稳生活的都是好官,他有什么资格来对袁家小子说三道四?

见面之后什么态度都不行,不如不见。

没想到之前都是他错怪了袁家小子,能把传国玉玺送过来的臣子岂会不忠于大汉,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至少现在,他见到的袁家小子是个心思纯正的汉臣。

杨太尉颤颤巍巍站起来,看到盒子里如假包换的传国玉玺,一时间老泪纵横。

这是大汉的镇国之宝,当年高祖驻军灞上,秦王婴于咸阳道跪捧玉玺献于高祖,等到高祖登基继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后来王莽篡权夺取玉玺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玉玺献于更始帝刘玄,之后不到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等到刘盆子兵败宜阳,这才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光武帝。

历来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传国玉玺屡次易主,没想到他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完好无损的镇国之宝,就算现在去死也值了。

刘协拿着玉玺开心的不行,他当了好几年的皇帝,就没怎么碰过玉玺,本来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了,没想到袁卿家竟然能把这东西给他送过来。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这是天上掉金子。

小皇帝欣喜若狂,顾不得保持自己身为帝王的稳重,高兴的恨不得在屋里蹦 ,曹操站在原焕身后,难得仔细观察当今天子。

昔年董卓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不少人对这位被董贼退上皇位的天子心怀不满,甚至还会觉得如果不是他,少帝未必会被董卓毒死。

朝廷里乱七八糟什么人都有,曹操离开洛阳之后就再没见过天子,时隔好几年再次见到这位年纪尚小的陛下,也说不上来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焕没有说话,任由小皇帝和老太尉抱着玉玺开心,他知道这东西对朝廷有多重要,毕竟是正统的象征,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汉室已经日薄西山的时候,有玉玺在至少能让他们心里有个安慰。

不然的话,天子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传国玉玺也不见踪影,岂不是就差把汉室气数已尽写在脸上?

杨彪擦擦眼角的泪珠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正儿八经的朝原焕行了一礼,“奉还玉玺乃是大功,于公于私老朽都要……”

“使不得,太尉德高望重,小子怎敢受太尉大礼。”原焕连忙将人扶起来,如今的朝廷之中值得他郑重以对的人不多,杨彪杨太尉便是其一,老爷子那么大年纪了还在为汉室操劳,就算知道汉室复兴无望也不肯屈身事人,如此气节天下少有,即便老爷子对他和史上对待曹操一样,他这边该尊敬也还是要尊敬。

刘协小心翼翼放好玉玺,扯了扯杨彪的衣袖,凑到他耳边低声耳语,也不知道这一老一少说了什么,杨彪眉头皱紧,思索了好一会儿才不怎么乐意的点点头。

小皇帝笑的眉眼弯弯,当即回到位子上写诏书,用这失而复得的宝贝玉玺,给他温柔敦厚的袁卿家升官加爵。

王允死了,朝廷三公空出来一个,袁卿家治理冀州有功,奉还玉玺同样是大功劳,有这些功劳加身,就任司徒没有人敢说不妥。

董卓进京之前袁卿家已是九卿之一,如果没有意外,迟早也会成为三公之一,现在提前就任三公也没什么,毕竟除了他,别的也没有什么人有资格担任司徒。

原焕猜到小皇帝要想法子谢他,但是没想到会直接拿玉玺写任命书来谢他,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杨彪竟然还同意了。

如果他没有猜错,杨太尉应该已经察觉到他想干什么,这些天一直闭门不出便是在隐晦的表达不满,只是将玉玺还回来而已,能那么快改变他的想法?

原焕愣愣的看着被小皇帝亲自送到手上的诏书,直到行礼谢恩结束还有些恍惚。

杨彪看着眼前这人的反应,捏着胡子摇了摇头,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和他好好谈谈,他年纪大了,不该管的事情不想管太多,但是唯有一件事他不得不管。

邺城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杨彪来到邺城那么多天,对书院的感官和对原焕的感官一样复杂,尤其是书院旁边那座对所有人都开放的藏书,只要将姓名籍贯登记在案,身无分文也能进去读书。

天下所有人都能读书,世家怎么办?

世家之所以是世家,就是因为他们有资格也有本事教导族中子弟诗书礼仪,竹简书籍是世家的根本,怎能轻易让别人接触?

袁家小子到冀州后人手不足出此下策,想要收场可不容易,人心最不可控,贪心不足蛇吞象寒门子弟,一旦开了口子,再想缝上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