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子旁边的香炉烟气袅袅,随着微风飘满房间,书案上的公文从来没有少过,不管什么时候进来,总是有很多需要处理的事情。

原焕无声叹了口气,走到书案后面坐下,随手打开几卷竹简,又捏捏眉心放了回去。

另一边,荀 换上干净衣服一身清爽走出来,看到郭嘉在外面探头探脑摇头失笑,“奉孝怎么不先去书房?”

“刚才就和你说了有秘密,既然是秘密,自然要挑人少的时候说。”郭嘉拍拍手站起来,朝旁边的侍女仆从笑笑,这才和荀 一起去书房。

吕奉先那家伙不讲究,从井里提几桶凉水就往身上泼,凉快了之后立刻跑去书房请战去了,荀文若又太讲究,主公对他们也又向来纵容,热水熏香样样不缺,如果不是接下来还有事情要做,这人还能更加磨蹭。

看来看去,还是他郭奉孝最好。

郭嘉摇头晃脑的感慨着,放慢了脚步一边走一边说,这儿离书房太近,走快了说不完。

荀 越听眉头皱的越紧,“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主公立邺城书院只是应一时之急,将来如何尚未可知,主公可知奉孝如此猜测?”

郭嘉停下脚步,笑眯眯看向好友,“文若真的猜不到主公想要怎么做?”

京城有太学来教导权贵官宦子弟,郡县中有庠序来教导各郡县的年轻人,更有甚者,世家内部自己还会设有家学,只是不管哪一个“学”,都不会对寒门子弟开放。

邺城书院敢为天下先,率先让寒门子弟有进学的机会,可不只是为了应一时之急,主公命志才和子龙跟在袁术身边,又让志才在南阳总管政务,早已可以看出他对寒门子弟的态度。

书院开都开了,怎么可能不干点大事,藏书楼里那万卷典籍他看着都眼馋,主公能毫无顾忌的拿出来供士子们阅览,估计皇帝都舍不得下那么大的手笔。

荀 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避开郭嘉的视线不想说话。

“子曰,有教无类,主公用人只看才能不问出身,此乃天下人之幸事,文若该高兴才对。”郭嘉踱着步子走在旁边,不顾好友的拒绝直接上手勾肩搭背,“还是说文若觉得以你我的本事教导出来的孩子会不如旁人?”

“奉孝莫要胡言乱语。”荀 将搭在肩膀上的爪子拍下去,长叹一声说道,“主公任人唯才是好事,但是奉孝有没有想过,如此一来将会招致多少麻烦?”

“想过了,正因为想过了,所以才来找文若商量。”郭嘉眨眨眼笑的开心,踮起脚尖附到荀 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说完之后潇洒走开,只留下一个失了往日从容的荀文若。

所谓子孙有才,即便没有父祖辈的积累,也一样能有所成就,而子孙没有才能,就算父祖辈留下再多财产名望,也都是为别人做嫁衣,既然如此,那还纠结什么?

他们家主公那么大的家业都不在乎了,他们这些小虾米算什么,干就完事儿了。

郭鬼才是个不服输的人,天底下最能搞事儿的必须是他,其他就算是他们家主公也不行,主公现在只是开了个书院,这不算什么,各州各郡各县都有官学,邺城书院除了招收寒门子弟有点特殊之外毫不显眼。

要干就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不如再着手建个专为贫苦人家幼童开设的书院,从小开始培养才能忠心耿耿,不比培养成年人更加便利?

战乱四起,最先被抛弃的就是老弱妇孺,冀州的情况还好些,至少有官府能够接济,换成其他穷苦郡县,粮仓干净的老鼠都不屑于光顾,官署的官吏自己都快活不下去,更没法赈济百姓。

何况战乱之后多有将士遗孤,军中抚恤做的好,那些孩子或许能侥幸留下性命,万一遇上只管征兵不管抚恤的军队,出去当兵的男丁阵亡,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媳妇改嫁孩子流落街头。

要是实在接受不了,挑些人只教导将士们的遗孤,不求他们对经书有多精深的见解,能识文断字就足以让他们长大之后谋生。

他可不是和天下世家过不去,他只是想法子解决军中抚恤问题,为主公将来更好的征兵做努力。

郭奉孝啊郭奉孝,你可真是个大聪明,不行,得赶紧把这个主意告诉主公,如果主公采纳,他就是万千将士遗孤的大恩人。

连廊之下,郭嘉蹦 着就拐没影儿了,荀 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再这么胡闹下去,他也不知道将来的情况会是什么模样。

主公不走寻常路,郭奉孝离经叛道唯恐乱得不够厉害,这样两个人凑在一起,干出的事情自然是惊天地泣鬼神。

按照他最初的设想,主公出身不凡,以汝南袁氏的名声便能让麾下人才济济,不只他这么想,任谁看到现在的局势都不会想到别的地方。

天下大乱,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以袁氏之名占据冀州招兵买马收揽人才,便是将长安宫城里的那位取而代之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是现在,事情和他最初的想法完全不同,他们家主公对世家子弟来者不拒,但是同时还想培养出一批没有家族的干扰、一心只忠于他的人才。

这已经不是离经叛道可以形容的了。

荀 长出了一口气,在廊下站了好一会儿才又迈开步子,他倒不是一定要和他们家主公唱反调,家族对他而言的确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费劲手段来维持家族的地位,而是培养族中的年轻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