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楼说是楼,其实是一座院子,各家书籍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地方,大儒们钻研的方向不同,要看的书简也不一样,比如郑司农一来就去经书那边,水镜先生司马德操却是更中意奇门遁甲。
他们从安国袁府运来的书简太多,分门别类也只是大致分一下,其中错漏不在少数,藏书楼建好之后,他找了不少身家清白的读书人来将书简分别摆放,忙活了两个月才弄成现在这可以见人的样子。
打理书简这种细致活儿要交给有耐心的人来做,他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不容易,现在主公到了邺城,他这差事终于能告一段落了。
原焕四下看看,想着藏书阁中的大儒不只一位,文人相轻,他先去见哪一位都不合适,于是找了间能够用来会客的房间,让人将所有名士大儒都请到这里来。
天下人公认郑玄学问好,不代表他能在一群大儒里对郑玄区别对待,尤其其中还有脾气古怪的人在,他真要那么做了,明天就会有人卷铺盖走人。
与其得罪人,不如以州牧的身份传召,如此虽然在礼数上没有亲自拜见周到,但也无可指摘。
官大一级压死人,如同各级官署征辟名士为官,掌权者非得以权势相逼,被征召的人再怎么拒绝也没有用。
郭嘉自觉在他们家主公旁边坐下,两侧的位置要留给那些大儒,他还是坐在主公身侧当个小小的属臣比较好。
吕布手里拿着方天画戟,和房间里的书架简牍格格不入,又不愿意被排挤在外,于是把方天画戟藏在书架后面,然后虎步生风坐在他们家主公另一边。
郭嘉:……
这二傻子难道不觉得他的一身盔甲和房间里的摆设也格格不入吗?只把方天画戟藏起来有什么用?
原焕身姿挺拔坐在主位,屈指在桌案上轻敲两下,打断他们两个火花四溅的对视,“在外人面前收敛点。”
吕布坐正身子,存在感极强的大块头坐姿板板正正,表情也是和平时判若两人的纯良,“主公,布不曾多言。”
郭嘉挥了挥衣袖,慢条斯理说道,“主公,嘉亦不曾多言。”
原焕无奈的摇摇头,正好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头发花白但是精神矍铄的老者和一同过来的几位互相见礼,然后谦让着走进房间。
书简对他们的吸引力果真巨大,几个人的精神看上去都挺好,但是脸上的黑眼圈全都非常明显,显然来到这里后就都在废寝忘食的读书,都没怎么注意休息。
原焕似笑非笑看了郭嘉一眼,正跽而坐让大儒们不必多礼。
郭鬼才这下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他真的安排人精心照顾这些人的衣食起居,可问题是,人家自己不愿意休息,他又不能时时刻刻盯着,下人仆从不敢擅自做主,这整个藏书阁,就算他在,说话最管用的也不是他。
原焕笑吟吟收回目光,等大儒们各自落座,这才温声开口,“先生们远道而来,焕不曾亲自相迎,实乃人生一大憾事。”
郑玄在北海时亲自耕种,没有想象中的慈眉善目,而是个利落爽快的硬朗老头儿,他在北海听过这为冀州牧的名字,本以为这是位杀伐果断的主儿,没想到亲眼见到,却还是个温润如玉的儒雅青年。
他年轻时四处游历,也知道汝南袁氏袁士纪是个温雅君子,之前看他在青州的事情上摧枯拉朽雷厉风行,以为这人变了性子,现在看来,怕是外软内刚,“老朽微末之才,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古籍存世,方是人生大幸。”
有郑玄率先开口,其他几人也相继开口客套寒暄,为了这里数不胜数的古籍孤本,说两句好话不丢人。
藏书楼的确吸引了许多人,能让原焕亲自接见的却只有几位,北海郑玄、颍川司马徽、陈留边让、北海管宁、北海邴原、平原华歆、平原王烈。
除了司马徽和边让,其他几位皆是青州人,甚至其中有三个都来自北海国。
管宁、邴原、王烈在青州黄巾贼肆虐之后相继前往辽东避难,青州刺史焦和没有平乱之能吗,士人们在家乡没有办法安心著书立说,出去避难的不在少数。
辽东与青州隔海相望,太守公孙度政令得体,得知名士外出避难,特意空出馆舍等候他们到来,所以青州的士人想要外出避难,首选就是辽东。
华歆与管宁、邴原并称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而王烈王彦方,更是天下传颂的道德典范。
几人在辽东避难,只谈经典不问世事,顺便教化百姓,让百姓明礼知耻,在辽东的时候名气不减反增。
原焕笑意盈盈看着落座的大儒名士们,怎么看怎么顺眼,不问政事只著书立说更好,书院里不缺学官,只缺能够令天下人信服的师长。
不算以后可能会到这儿来的名士们,只如今这几位,便足以撑起一座名满天下的书院。
名士已经就位,还愁没有学生吗?
等天下学子口口相传来邺城求师问道,就算他们出师之后只有一半愿意做官,对冀州而言也是天大的好事。
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