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暗弱,天下不宁,不少大儒名士都在躲避战乱隐居乡野,纵观天下,最适合居住的无外乎冀州。

邺城是魏郡治所,也是冀州最繁华富庶的城池,原焕手上有从 坞运来的各种书籍简牍,书简数量过于庞大,其中不少孤本秘籍,一时半会儿清理不出来,那些东西堆在仓库实在可惜,不如去他们该去的地方。

袁府地方小,邺城可不小,腾出来地方建一所藏书阁再容易不过,将邺城建造藏书阁的消息放出去,再以整理书籍的名义广求天下名士,愿意来的应该不在少数。

董卓强行迁都长安,焚毁洛阳城,朝廷的藏书之所兰台也未曾幸免,兰台这座国家图书馆里的藏书对外说是搬迁途中遗失大半,其实丢的那些基本都被董卓弄到了 坞。

书简是好东西,世家大族靠这些东西起家,董太师对典籍不感兴趣,但是对书简带来的好处很感兴趣,别管能不能看懂,先把东西扒拉到自己的地盘再说。

这种不管有用没用先抢了再说的霸道手段放在董卓身上一点也不违和,好在他是把书籍简牍弄到了 坞,如果真的丢在了洛阳到长安的路上,对天下人来说才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郭嘉随荀攸先去邺城,别的事情不用他管,只要处理藏书阁相关事情就好,府上书籍陆续运过去,纸坊的匠人也搬到邺城,如果能在大儒们抵达之前完成纸张改良的活儿,大儒名士留下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荀攸公务繁忙,原焕不敢保证他能看牢郭嘉,郭鬼才在他眼皮子底下都能想着法子耍滑,去了邺城那种地方,能让他想歪点子的机会更多,荀攸又不能时刻盯着,必须做两手打算。

郭鬼才主意多,原老板不比他差多少。

有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尝过清香馥郁的佳酿之后,再喝别的酒水总会觉得少了点味道,原焕在郭嘉离开之前特意让他尝了口新年那天差点让他馋出口水的酒酿,尝完之后把人推回车厢回味余韵,然后转身给荀攸准备了两坛子一起带走。

郭奉孝听话,就一天给他一樽,郭奉孝不听话,一天连一樽也没有。

有美酒在前面吊着,不信那家伙还能想着法儿的祸害自个儿的身体。

荀攸和郭嘉离开,原焕自己也没闲着,藏书阁对名士大儒很有吸引力,请他们来冀州做客的书信也不能少,有些大儒脾气古怪,不放低姿态请人,想让他们主动过来,难于上青天。

邺城建藏书阁以招揽大儒名士,建学堂、设学官来招揽天下士子,天下大乱,正是打破世族垄断学问的最好时机。

汝南袁氏身为关东世族门阀之首,没有人能想到他会打压世族,趁世家大族没有反应过来,先把庶民求学的基础打下来,现在把基础打牢,将来世族反扑,手下也不愁没有能用之人。

悄悄的来,慢慢的来,怎么不惹人注意怎么来。

冀州富庶,这两年却几度易主,他这个新任冀州牧曾经遭逢大难,不信任冀州原有的官员,想要培养亲信,让亲信来充当冀州各郡县的官职完全说得过去。

董卓曾为袁氏故吏,结果却把屠刀挥向袁家,他只是担心身边人背叛而已,何错之有?

更何况如今留在他身边的都是世家子,学堂对世家子开放,只有少部分名额才归庶族所有,世家大族底蕴深厚,如果连这一点名额都在意,未免过于斤斤计较。

不如学他,他们汝南袁氏大度的很。

第75章 山雨欲来

乌程侯舒舒服服的过了个年,舒坦了之后带着一摞食谱回到昌邑,先是到官署找满脸写着不开心的曹操赔罪,然后把食谱交给官署的厨子,让厨子按照食谱准备宴席来给留在兖州的兄弟们当做补偿。

还有那吃了之后浑身发热的祛寒娇耳汤,全都安排上。

他们在兖州兢兢业业干了大半年,屯田事业颇有成效,开垦出来的荒地不在少数,再等几个月就是大丰收,到时候就不用再每月从冀州运粮过来。

大家伙儿去年都有功,过年的时候多犒劳犒劳自己,犒劳自己之后才有力气继续为兖州的发展出力是不是?

在一众过年也没怎么休息的同僚面前,乌程侯的笑显得格外欠收拾,要不是他这次机灵带了食谱回来,少不得要被小心眼的曹孟德想法子套麻袋揍一顿。

孙坚也不想让自己显得那么欠揍,但是他忍不住,媳妇孩子环绕在侧的日子太美妙,要不是他成天到处打仗,把家眷带在身边太危险,他也舍不得这么聚少离多。

好不容易聚了一回,大儿子英姿飒爽很有他的风范,小小年纪就能立下军功,底下几个小的还显不出来,但是有父兄珠玉在前,怎么着也不会差了。

妻贤子孝,人生大幸哈哈哈哈。

乌程侯对自家虎崽子们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他十七岁清剿水匪,他儿子不到十七岁清剿黄巾贼,虎父无犬子,他们家虎崽子将来成就不会在他之下。

难怪他带兵围攻泰山贼的时候发现贼首少了个人,在兖州的时候没来得及审讯,到中山之后才知道少了的那个竟然异想天开想抓他儿子来威胁他。

他孙文台的儿子,能让人随随便便就抓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