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谢时心情愉悦,这时候便开玩笑道:“此非乐县的腊八习俗,而乃谢氏谢时自创,我将其命名为谢氏腊八粥,喝了保管三田生气,五脏添华,百病不生。”

谢时的做法自成一派,完全就是按照自己的口味调整经年总结出来的私人方子。需要的食材看起来多,但谢时如今不差钱也不差人差遣,因而哪怕古代没有超市,他列个单子给底下人,很快便凑齐了所有配料。

谢时做的腊八粥,不仅食料多,就连工序也挺费工费事的。红豆、赤小豆、绿豆这些豆类的东西头天晚上便泡上了,隔天谢时洗漱后,挽起袖子进了厨房,第一件事便是将莲子去芯去衣,加水没过,放在蒸笼里大火蒸上半个时辰。

另外挑选核小肉厚皮紧的红枣,同样倒入凉水煮到七分熟的时候,关火捞出来沥干,趁热剥去枣皮和枣核,这个时候还不算完,为了粥的口感更润滑,讲究的谢时还把这些枣肉上蒸笼蒸软,最后研磨成枣泥。白果则稍微简单一些,只需要剥壳蒸熟冷却即可。

这个时候再将泡得胖乎乎吸饱了水的几种豆类都煮到开花成豆沙,重复几次,彻底滤干净豆壳渣;就连薏仁米都得挑去中间的米糠才可以下锅,这个时候才真正可以开始熬粥。别说小厮儿了,就连被选来帮厨的韩家厨子都叹为观止,韩家虽然是钟鸣鼎食之家,但在做腊八粥这方面,还真的都没有谢公子来得讲究。

谢时这种精细的做法其实是受到那位收养他的老人的影响,据说她的丈夫祖上是能戴红顶子的清代大官之家,每年都得向内廷进供自家熬煮的腊八粥,面圣的东西怎么敢马虎,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因此可以说是精细不苟到了极致的地步。

熬粥的水一定要一次性加足,中途不可再加。水滚开后,按照各种五谷干果的特性,往紫砂锅里一样一样放食料,每下一种新料,皆以猛火稍煮约五分钟,再以文火煨之,且这个过程中,谢时的手要一直拿着勺柄在锅中顺时针搅拌,以防止粘锅。

这个时候方才剥皮剩下的枣皮不用丢,谢时自有妙用,只见他将其加水煮开,澄出汤来倒入锅中一同熬粥,如此一来,不仅粥中枣香更浓,最重要的是可以将粥的颜色染成漂亮的深藕粉色,可谓卖相极佳,色香齐聚。

这粥熬煮的时间大约在一个时辰左右,等到最后一刻钟时,加入雪白的糖霜,出锅后再洒上些许桂花,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再在厚厚的粥皮上撒上松子、杏仁、核桃、榛瓤、青丝条,桂圆肉和龙眼肉等粥果即可。

谢时一大早起来忙活了半天,等加入糖霜后,抬头一看屋外,此时天色已然大亮,快到朝食的时辰了。腊八的粥熬好了之后,寻常人家得先祭祀祖先,寺庙的僧侣则端上供桌供奉给佛祖,给祖先或是佛祖享用之后,还得先赠送给亲朋好友一些,最后才是自己一家子围在一起喝粥。

谢时在韩家家中做客,自然无需祭祀祖先,索性换成祭灶神。灶神用过之后,谢时不仅给韩 ,还给韩家的其他各个主子的院子也都送去一些,自己才美美喝上一碗,慰藉空空的肠胃。小厮儿有幸跟着一同蹭了这一碗“御制”豪华版腊八粥,便完全被自家主子的厨艺征服了,按他的话说,可惜公子不将它供奉给佛陀,要不然冲着这神仙美味的腊八粥,佛陀肯定也会庇佑公子的!

谢时被他这个神奇的赞词引得失笑,心道,这莫不就是腊八粥版本的“佛跳墙”?

飘香盈满的一个个粥罐被送到各家手中,有些人一听是谢时亲手做的,顿时如获至宝,一品香馔,比如早就被韩宁勾得对谢时厨艺非常好奇的韩大夫人,有些人则不屑一顾,将其置于一旁,甚至随手打赏给下人,这其中便以一些位高权重的族老们为代表。

若是事情就此打住还好,但偏偏族老中恰好便有一位看在家主韩 的面子上,喝了一碗谢时送来的腊八粥,而后竟“屈尊降贵”派了管事上门殷勤道谢,过后还悄悄打听各院对于谢时相赠的腊八粥的反响。

这下人一打听,来回报说大多数主子都没吃,这不知着了什么魔的韩老三竟还派人上门要粥!

有些心思愚笨的,便直接给了,心底还暗自嘲笑这韩老三竟潦倒拮据至斯,连腊八粥都喝不起了。但活到这把年纪,还成了韩家族老的,少有上述这般自大无脑的,更多的是起了疑心。

将粥随手赏赐给下人的人就没办法深究了,毕竟粥都到肚子里了,将其闲置一边的族老则让下人盛了一碗来,打算尝尝这位谢公子的手艺到底是有什么古怪,让韩老三做出这般失礼的反常行为。

这粥从厨房送到厅堂,一路飘香,就冲这味道,这谢时“谢伊尹”的名号就并非夸大,粥刚送入口中品尝,滑润香柔,软绵甜糯,没有丝毫颗粒感,最适合牙齿不好的老人啜喝,允称为腊八粥中的神品!

不知不觉中,原本已经吃过自家做的腊八粥,腹中并无饿意,只打算尝尝有什么古怪的韩家大长老便喝完了这碗谢时送来的腊八粥。

然而这粥喝完了,谢家大长老也没得出自家老□□常的原因,毕竟这谢时做的粥哪怕再怎么堪称神仙玉馔,也无非就是一碗粥,而非什么救命的仙丹,到了他们这个年纪,美食早已不是追求的东西,长寿和权力才是……

谢家大长老摇摇头,打算下午招韩老三过来问问情况,忽然他意识到了什么……

原本因为衰老而在冬天时便泛冷无力的手脚似乎渐渐暖了起来,他一惊,再细细感知,似乎连沉闷的心脏都轻松了几分……

第63章

韩氏内部嫡系和旁系的等级十分严格,历来由嫡系继承绝大部分家产和资源,其中就包括韩氏在福州的祖宅。旁系分支则按照各自的贡献获得家族一定的资源后被分出去,然而或许是大家族里出来的人最讲究“同气连枝,同荣共损”,也可能当时的韩家老祖宗有别的深意,韩氏自从发家以来,便有族训约束这些旁系分支,即便被分出去后也不能走远,而是大多在韩氏祖宅周围另起新府邸,呈现星罗棋布拱卫祖宅的布局。

这些旁支的宅邸都以靠近祖宅为荣,比如如今在族中上下除了家主之外,最有威望的族老韩则 这一脉便居于祖宅左旁侧的衣锦坊里,与祖宅毗邻而居。

因着上百年来的经营和子孙后代开枝散叶,韩氏一族的宅邸建筑群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三坊七巷,而三坊七巷又是福州最为繁华显贵的中心地带,因此韩氏素来便有韩半城的美名,可惜这韩氏家族行事向来低调谨慎得很,除了福州当地的老百姓知道这名头,其余地方的人只是有所耳闻,但不得其意。

腊八过后那日,恰逢韩姓族老们相约聚会,商谈年末家族祭祀事务之际,韩三老爷迈着比往日轻快许多的步伐来赴会,一进厅堂,便听到首座上传来一声冷哼。他没当一回事,他这大堂兄老当益壮,近年来愈发有韩家“太上皇”威严,现在估计又是在训哪个触他霉头的倒霉蛋。

韩三老爷毫无负担且悠哉地寻了把座尾的太师椅坐下,他在族中人微言轻,且因擅长泼冷水,唱反调,而被这些人隐隐排斥,他这一趟就是来走个过场,凑个人头,此时也不同其他堂兄弟寒暄商谈,而是顾自沉默,实则心思早就飘到了家中的腊八粥上,这谢公子做的腊八粥除了堪称千年人参的大补作用之外,那个滋味也真让人叫绝,使人回味无穷。

就是这粥的量忒少了点,他同夫人喝了一碗,又给家中因早产而有虚寒之症的小孙子送去一碗,粥罐里便所剩无几了。好在他对自己这些堂兄弟自以为是的德行和高高在上的作风了解得透彻,在得知谢时还给当日在接风宴上见过面的几位族老家都送去了这腊八粥,当即便让管事私下去摸查了一番,果然让他搜罗到几盅,准备留待这两日同老妻和小孙子享用。

冬日了,寒气侵袭,这老人家这也疼那也痛的,可遭罪了。

如此琼浆玉液,上方之品,他们不知道珍惜感恩,可就不要怪老夫拿走了。

韩三老爷此时手里盘着核桃,心中暗自计划着要如何同那位谢公子打好交道,日后好能够有机会继续享用如此美味。果然那位贵主的眼光就是一等一的好,但凡能得他青眼的,都没有一个简单的,譬如那岑公子和齐将军。听说这谢公子如今在东沧书院担任主厨,不若跟夫人同大儿他们商量一下,将自家小孙子送到东沧书院去读书,岂不是读书与养病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