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喝得高了,底下的武将也越发无状,有一燕颔虎颈的大汉手中提着酒杯,大步出列,高声朝上首之人请命:“主公,臣下有事要禀!”

徐寿真看了一眼堂下之人,发现是新来投靠的侠士项甲,此人据说乃楚霸王后代,从前在乡野间以炼铁为生,因此拥有一副好体格,力能扛鼎,这次听到大梁立国,更是带领上百乡民来投,徐寿真见他面有将帅之风,又是名帅后代,言谈之间,可见胸怀大志,因而给他封了个副将当,手下领着上千兵卒。

“都是兄弟,无须多礼,你且说来!”

项甲自视甚高,有鸿鹄之志,自加入徐家军后,便一直苦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奈何所领兵卒一直任人指挥,未能自个领兵,心中郁郁。前日他偶然得知,主公有意在开春后分两路对外出兵,当即便暗道,自个出头的机会来了!

项甲借此次宴会,俯身朝上首道:“臣斗胆,自请领兵攻克饶州。据臣所知,饶州易攻难守,粮草充裕,且民风软善,而主公如今兵强马壮,率兵百万,连下三城,若是率军占据了饶州,进可攻福建、湖南等地,退可保蕲州,实乃一石三鸟!属下祖籍乃饶州,熟悉地形,必为主公再下一城!”

徐寿真见他分析地头头是道,显然胸有成竹,且熟悉饶州地形,当即大喜,推开左右的婢女,撩袍起身来到堂下,拍着那大汉的肩膀,环顾在座诸位部下,笑道:“朕早有攻克饶州之意,奈何一直在烦恼领兵之良将,今才发现,良将就在身边,是朕没看见呀!诸爱卿以为,项甲可能当此大任?”

主公都这么说了,在座诸位自然明面上不会忤逆他的意思,此时也纷纷举起酒杯,高喝:“恭喜主公得此良将!静侯项将军喜讯!”于是此事便就此定下,就等天回暖了,大军再开拨前往饶州攻城取地,尽管听起来这决定有些草率,但“大梁”国上至皇帝下到文臣武将,本来就是个刚架起来的草台班子,不过因朝廷腐朽,百姓苦其久矣,一旦有人揭竿起义,便从者数十万,声势浩大。

此刻,几百里之外的建宁,城郊,一群围着红巾,披坚执锐的士兵鬼鬼祟祟地埋伏在丛林中,有一士兵的脚上爬过一条小蛇,吓了一跳,立马提刀砍死,完事后朝身边的领头人抱怨:“老大,咱还要在这埋伏多久?”

领头的汉子名为韩婺,是韩家培养的家将,他闻言,放下手上的千里眼,拍了一下发问那士兵的头,教训道:“有点耐心!咱才来这几日,才发起一次佯攻,不闹到整个建宁甚至周围人都知道香军攻城了,咱就还不能回去。”

韩婺身边一谋士悠悠道:“托谣言传播之计的福,现在整个建宁府城的人倒是人心惶惶,人人都知道香军要来攻打建宁了,也不知道福州那收到消息没……”

方才搭话的士兵挨了教训,也半点不恼,又套近乎道:“老大你那千里眼让我看看呗,那东西真那么神奇,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人嘛?”

韩婺哪舍得给他,直接道:“你这粗手粗脚的,想都别想,这可是老子的宝贝,碰一个角我都得心疼死,也就是这次任务需要,主上才给配的,别说,下边城里头的动静是看得挺清楚,不愧是谢先生研发出来的东西!神物啊!”

韩婺手上的千里眼实则本名该是望远镜,这东西也不是谢时专门为了韩家军做的,望远镜完全就是机缘巧合之下出现的产物。这要从不久前说起,话说第二季稻收割完毕后,韩 派出去天南海北寻找稻种的手下再次给谢时送来了一批新的稻株。

没错,尽管目前培育出来的“琼州矮”被发现增产效果极佳,然而谢时仍未放弃培育三系杂交水稻,那才是他心中真正的高产稻。

不得不说,在古代,只要你身居高位,位高权重,想干什么,吩咐下去,便有无数部下替你完成,且效率和完成度完全超出想象。有了韩 的协助,谢时不用如同李时珍寻百草般,苦兮兮地到处收罗稻株,只需要坐等别人帮他收集好实验稻种。

不过这批来自各地农田或是野外的稻株还得谢时一一检查,再用有放大功能的放大镜进一步检视,确证花药是否开裂等情况。之前的检视谢时只是简单用两块玻璃薄片做了一个可以放大五倍的简易放大镜,不过第二次实验,谢时为了筛选更加准确,需要用到显微镜观察花粉反应,了解到韩家门下秘密收罗了不少当世顶尖工匠的谢时也不舍近求远,直接找上韩 ,请他家工匠帮忙制作一台显微镜。

韩 对此毫不含糊,当即命人唤来玻璃工坊的大师傅,让谢时将所需东西的要求告知他。因着要做的东西是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谢时还给这位老师傅讲了讲简单的透镜折射原理,好歹让人知道自个为何要做这个东西。哪知道,老师傅听的稀里糊涂,反倒是一旁的韩 不仅听懂了,还举一反三,提出了望远镜的可行性。

谢时当场愣住,心道,这莫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参差,瞧瞧人家韩 ,听到放大镜,顿时便能联想到行军打战观察敌情必备的千里镜,而他还傻不拉几地做观察实验呢。

最终,经过玻璃工坊老师傅的精心打制,不仅谢时想要的显微镜到手了,老师傅还在他的理论指导下,摸索着造出了望远镜,不过这名字只是谢时的叫法,其余人等皆以此名过于直白,而给它起了个雅号为“千里眼”。

周围的士兵们显然也听过这位谢先生的事迹,若是从前不知道,那这次出兵之后,必然也知晓了,毕竟他们这次出来带上的各种吃的全都是出自这位神人之手!

这些神奇的自热米饭和方便面可把这些从未吃过书院食堂的韩家士兵给惊到了,这次出行,除了主上的任务,每日这些士兵们最期待的就是放饭环节,不用赶路的时候,驻地上大锅一架,等水烧开,十几包方便面下锅,再加上配备的酱料,打几个鸡蛋进去,不消半刻钟,每人便能分到一碗热腾腾的汤面,那滋味,可真的天皇老子来了都走不动路!

若是急着行军或是没有条件做饭,便每位士兵分发一个自热米饭,水一浇,等锅不冒烟了,揭开就是煮熟的米饭,每人舀一勺拌饭酱,几个士兵再围在一起分食一个肉罐头,若是哪天运气好,还有秃黄油拌饭吃,那才是至高无上的美味,吃得那些老兵都不禁默默心疼从前荒郊野外行军训练、护镖途中吃干粮的自己,谁能想到在荒郊野外还能吃上这样的东西。

韩婺拍了拍身上爬着的大蚂蚁,碾死在脚下,复看了眼底下的建宁城,埋汰道:“个奶奶的,也不怪人人都要造反,这些朝廷官兵如今都是个什么德行,咱们顶多比人家早出发一个时辰,如今在这部署了一天,愣是连个官军的人影都没见着。这要是打起战来,这些人恐怕连那群反贼之类的散兵游将都敌不过吧。”

“报!”倏尔,底下由远及近传来快马奔腾的声音,却原来是前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回来了。韩婺和手下士兵当即大振,那风尘仆仆的斥候下马,快步来到跟前,禀报道:“韩将军,前方百里有一斥候小队奔袭而来,观其旗帜,正是福州达鲁花赤察罕其部下。”

韩婺大笑,高声道:“好!既然如此,咱可得好好给他演上一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才行!注意,戴上红头巾!”众军士皆得令,速速按照原先计划行事。

于是,等察罕托塔尔和虞府尹商议好派出来打探敌情的斥候小队悄然来到建宁府城,得到的便是叛军攻打建宁的消息,当即大骇……

第52章

立冬之后,感觉日子长了脚一般,倏尔便来到小雪。虽则天气湿冷,需得冬衣加身,但乐县地处东南沿海,此时还未到霜冷降雪的时候。

福州同浙江离得不算太远,刚刚迁到书院的宋寿一家人对乐县的气候还算适应,不过大人们适应得好,不代表小孩子也同样。宋夫人生有二子二女,并成两个好字,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大儿宋瓒则已娶妻,商议后,此番便暂定仍居老家潜溪,因而跟随宋寿来到东沧的家眷唯有夫人和幼子宋 。

身为老来幼子,双亲自然疼爱,宋夫人原先担忧孩子还小,堪堪七岁,到了陌生之地恐怕多有不适应,因而平日里便颇为注意孩子的情绪,渐渐的,宋夫人发现,她的担忧似乎有些多虑了,自家孩子不仅没受苦消瘦,反而好似有些胖了……

这一日,正值宋寿不用授学,便寻来幼子宋 ,教导其书法。宋家乃书香世家,出身宋家的孩子从小便要用功于诗书学问自不必说,宋 也是个小神童,小小年纪在书法之道上便展现出过人天赋,宋寿身为父亲,平日里精心引导,宋 虽然年岁尚小,但也每日勤耕不挫练习书法。

宋寿看过他这几日练习的字帖,点出几处需要改进的地方,又夸道:“ 儿做得很好,哪怕是为父没有像从前那般每日抽查,你也每日按时写了字帖,勤学苦练,该奖! 儿可有何想要的?”宋寿提出奖励,一来是孩子确实做得好,二则也是为了安抚离乡背井跟随他到此地的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