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了很多游客。
最有意思的是,在新东安市场外面的街边空地上,还有很多十七八岁的小男孩儿们,在表演“滑板”、“街舞”等等特别流行的新项目。
这一新一旧、一内一外的两个场面,各自承袭了不同的文化影响,展现着不同的文化流派。
不觉让人耳目一新。
我和霆也伫立在人群当中驻足观看,待到精彩处,与周围人一起为之鼓掌喝彩。
看着霆跟周围人们快乐的样子,我才由衷的感觉到:“原来生活还有这么多动人的时刻,看来生活本来是可以更美好的。
我却没有抓住它、珍惜它!”
新东安市场西向的大门外,有一组铜质的街边雕塑。
很厚重的铜质,让游客可以直接触摸和感受。
这让“雕塑”这一概念,不再是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艺术”,不再是长发披肩、衣衫褴褛的“艺术家”们不可理喻的玄妙诠解。
这组雕塑取材于晚清、民初时期“老东安市场”附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
雕塑分为三个情境,第一个,是一位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第二个,是一个剃头挑子;第三个,是一摊街边卖唱的杂戏。
那人力车夫因为剧烈运动后很热,所以嘴巴张得很大,眉头拧在了一起,袖管、裤管都挽起很高,鞋很破旧,脖子上搭了条擦汗的毛巾。
他看上去很瘦弱,骨骼关节的结构隐然藏在皮下,血管筋脉清晰可见。
那剃头挑子也很有意思,铜脸盆、胰子刷、滚手巾、磨刀石一应俱全。
再看那剃头匠,表情异常严肃。
紧绷的表情,和深陷的鼻唇沟,勾、挑、推、拨的手法,加上那披着围布,静气凝神的顾客,实在让人刃俊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