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正色应是,吴中元再施瞬息千里,将他们二人直接送往东关。
吴中元冲余下众人说道,“诸位浴血奋战,劳苦功高,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东关失利只是因为我们对神族少有了解,并不是诸位畏战退缩,为免路途奔波,我即刻送诸位回返有熊,略作喘息,稍事休整。”
吴中元是人族的君王,也是所有人的主心骨,众人见他方寸不乱,斗志不减,心里也就有了底气,尽数发声,轰然应是。
吴中元体内还有灵气剩余,便分四次将众人分批送回。
将所有人送走之后,吴中元也瞬移消失,但他并没有回有熊,而是现身于有熊西面十里外的山中。
如果回到有熊,免不得面对众人,在面对众人,面对失利之前,他需要找个没人的地方喘口气,回回神,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
人在遭遇重大变故之后都会发懵,吴中元也不例外,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前瞻和预料,他没想到神族会有这么多潜在的高手,也没想到白牧将他调往心月岛是为了考验他,更没想到白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灵气修为,还有就是他也没想到白牧竟然毫不避讳与心月狐的关系,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白牧会对心月狐的存在讳莫如深,雪藏避讳,没想到白牧不但敢在众人面前表露他与心月狐的关系,还敢不经神族众议,直接给他一个正面赌斗的机会。
所有人都喜欢血战的激昂和胜利的喜悦,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挫折,此番人族等同吃了个大败仗,之所以没有被神族血洗,还是因为对手心存仁慈,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喜欢被人怜悯,这会令人很憋气,很窝火。
为了稳定自己的情绪,吴中元随手自林下抓了一把雪塞进了嘴里,紧锁眉头,缓慢咀嚼,他在努力的让自己保持清醒,自失败的沮丧中走出来,客观的审视此事。
首先要客观判断神族为什么不冲人族大开杀戒,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如果神族完全是出于怜悯和同情,那种感觉就像吃了个苍蝇,吐不出,咽不下,不过仔细想来,神族之所以不血洗东关众人,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神族对人族心存怜悯,根据白牧先前所说的话不难看出,他对人族是充满失望和鄙夷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出于对他的忌惮,如果神族真的将王欣然等人尽数杀掉,那就会将他逼上绝路,学过政治学的人都知道,家庭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一个了无牵挂且万念俱灰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神族不杀王欣然等人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既能显示自己的光明正大,又能表达对他心存善意,最主要的是神族很清楚杀了王欣然等人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等待神族的将会是耗时长久的疯狂报复,他可能打不过白牧,但白牧之下,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白牧能把他杀成孤家寡人,他也同样能把白牧杀成光杆儿司令。
想到此处,吴中元心里舒服了许多,因为神族之所以不杀王欣然等人,不是因为不忍心,也不是因为不屑,而是因为他们不敢。
思考问题是最耗费时间的,吴中元站在雪地里已经超过了十分钟,但他却并不急于回返有熊,他必须独立理顺这件事情,合议固然有用,但作用并不是很大,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战国策》里有句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现在他是黄帝,下面的人即便献计献策也会将他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很大程度上会丧失客观,故此真正的大主意还得他自己拿。
随后他思考的问题是白牧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可以确定白牧是个自视甚高的人,神族的共同特点就是嚣张跋扈,自认为高人一等,事实上他们也的确高人一等,自视甚高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言出必行,这种人不会允许自己出现道德瑕疵,而白牧对他的考验也正是看他是否能够做到言出必行,如果他做不到,那白牧就不会给他一个公平对赌的机会,因为对赌的前提是愿赌服输,不会赖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