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源自您的教导,”面前的汇报者略带矜持地弯了弯腰,以示恭敬,“是您指点着我们,走向这条注定胜利的道路的。”
“哈哈哈哈哈,”所罗门.亚特伍德不禁笑起来,看上去,他对这一个非常明显的马屁反应良好,“很早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舆论是怎么样容易操控的一件东西,大众是怎么样容易愚弄的一种生物。”
“你需要跟他们讲理吗?”所罗门.亚特伍德交叉起了双手,露出了一种惬意的表情,“不,你只需要挑起他们的情绪。”
相比于理智客观的分析,其实还是情绪的感染,更能够鼓动人心。
现在社会上所有的舆情战争,无论是娱乐圈还是政-治-时-事,搞得都是同样的一套。
“理智与情感,哪一个更重要?”汇报者笑眯眯地接口道,语气依旧带着恭维,“是您让我知道,情感可以压倒所有的理智分析。”
“是啊,奢求人类维持理智,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而我们要利用的,永远是这一点,”所罗门.亚特伍德的语气,带着一丝些微的感慨,“当一个人开始认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开始情不自禁地,批驳这件事的对立面。”
所罗门.亚特伍德的说法,正是这一次舆论翻转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就拿那份全网闻名的“自白书”来说,当你被里面生活的辛酸所感染,当你和那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战战兢兢的故事产生了共鸣,当你开始认同、开始同情自白书的主角的时候,
你就已经开始潜意识地批驳,那引发他下岗事件的灵石新能源了。
更不要说,这篇文章的所有要素,都选择得极其合适。
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快40岁的中年人作为主角?
因为网络上最容易被情绪煽动的主力,是十来到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但如果用十来到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作主角,与本文的下岗潮背景不符——年轻,就意味着未来,年轻人失业,那还是有可能再找一个工作的,其所能造成的渲染感、绝望感等等,都不够强烈。
也因此,文章的撰写者干脆将主角的年龄上调到了四十岁,也就是十来到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的父亲一辈,同时着重描写他对孩子的关心,什么“希望他的儿女还能够安安心心地上学”,什么“如何为儿女的生活与学习操心”,这都是为了唤起网络主力的同理心。
还有那些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时的心理描述、那些生活中遇到的繁杂的琐事,反正怎么符合大众心理、怎么能唤起大众的心思,就怎么做。
有这样一篇爆火的文还不够,他们还推出了一二三四等诸多套餐,各种年轻白领失业、父亲失业导致可能无法继续学习等等的故事,基本涵盖了所有你能够想到的触及面。
除此之外,切身的利益,会比什么星辰大海的未来,更加触动网民们的心情。
按照网上的“内幕消息”,下岗潮将会波及10多个行业、上百家公司,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胆战心惊、感到情同身受、感到发自内心地愤怒呢!
“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而已,”所罗门.亚特伍德用谦逊的口吻说道,“而你对这个思路的执行,做得非常到位。”
“在这种事情里里,我们需要真身上场吗?”说着,所罗门摇了摇头,“我们当然不需要。我们甚至不应该真身上场,一旦真身上场,反而容易惹一身骚。”
“没错,我们要做的,”汇报者恭恭敬敬地微笑着,接口道,“从表面上看,也就是透露那么几个内幕消息,让某些公司正式发布那么几个裁员公告而已——而这种事情,本来也是他们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而底下我们做的事情,”汇报者笑起来,“又有哪一个不长眼的小家伙,敢于对抗这种无数大资本、大财阀联合起来的势力,爆出什么惊天内幕呢?他是彻彻底底不要命了吗?”
得罪某国政府的人,其实还可以向其余国家寻求政治庇护,比如棱镜计划的爆出者,尚且还有某个毛熊国作为后路;但得罪某些跨国财团的人,那下场,可是真的极其悲惨。
更不要说,这一次的活动,背后可是一大堆的大公司、大财阀、大资本。网上有些不对言论的人,早就接到了相关的警告,谁还敢做一丁点出头的事情?
就比如说,这次网上“投资新能源的公司们”,成为了网友敌对的对象,但那些公司,有一个敢对外发声吗?
他们是不要自己公司的前途了,还是更夸张一点的,不要自己的性命了?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型跨国公司,真的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王国,一切的黑暗面都隐藏在光明的影子之下,表面上看,无比光鲜亮丽。
“也多亏了我的同盟非常给力,”所罗门.亚特伍德微微一笑,“在各种爆消息、搞混水、打关节的节奏上做得非常好,相关的支持也非常给力……”
就在他们对话的时候,所罗门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
“抱歉,”所罗门非常有教养地道歉道,“我先接个电话。”
汇报的人做了一个“您请”的姿势,然后果断后退了几步,后退到了一个听不见电话内容的地方。
所罗门遥遥地冲着他笑了笑了笑,才拿起了电话:
“这里是所罗门.亚特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