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两脚一蹬,有何面目去见先帝?</p>
大周基业放在前头,黄太师不考虑自己,当然也顾不上考虑黄逸。</p>
以林繁与秦胤的性子,会让黄逸写昨儿那样的家书回来、催他支持进攻西凉,但绝对不会拿捏着黄逸的性命,逼他这位老祖父反叛。</p>
他们不是那种人。</p>
再者,真到了鱼死网破的时候,黄太师可以舍弃孙儿的命。</p>
他不惧别人骂他、咒他,只要他认为他走的路是对的,他选择心中的大义,他坚持着的是他心中的大周。</p>
可是,大周该走向何方?</p>
疲惫感从心底泛起,黄太师闭着眼睛养神。</p>
他记得,先帝驾崩前,曾召见他,问了他很多想法。</p>
因着是君臣间可以预见的最后一次交谈了,先帝请他畅所欲言,黄太师也没有绕任何圈子,直抒己见。</p>
他说的是,比起先太子赵临,他更看好殿下赵隶。</p>
如若大周没有建朝,天下还是乱糟糟的,赵临无疑是最合适的人。</p>
敢打、敢拼,能鼓舞人心,能号召天下。</p>
可大周建了,百废待兴,一味征伐,百姓得不到休养,安定不下来。</p>
内政不似杀伐。</p>
杀伐短期内就能看到成效,而农工商内政,需要年复一年去养,赵临性子太急了,让他稳下来,需要他们一遍遍去说,能不能听进去,不一定。</p>
赵隶不一样,他在内政上有想法,适合稳步建设。</p>
当然,这些也是马后炮了。</p>
那位已经是先太子了,能继位的只有赵隶。</p>
而他黄晔,也不用在名正言顺的太子、与更合适的殿下之间,来回动摇了。</p>
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需要向唯一的继承人赵隶效忠,指点他、辅佐他,让大周继续前行下去。</p>
先帝赞许了他的直言不讳,亦把辅政之责交到了他的手中。</p>
他辅佐着皇上,支持着大周,走了二十多年。</p>
现在,选择重新摆在了他的面前。</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