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同意。”
“已经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你就算好不容易收了一个弟子,也不能这么惯着。”
“这是害他……”
“病人和病人家属那怎么交代……”
牧文原神情温雅,仍旧平和地看着他们:“那么,你们还有谁能担当这个靶向药身份?”
这话一出,就是沉默。
一般第二场拟真实验里,就能明显区分出靶向药了,大家有一种不成文的公共认知,不是医生自己决定靶向药,而是患者选择医生作为靶向药。
所以一般术前准备工作,病人会被要求观看自己的基因世界模拟片段,表面上是为了病人的知情权,实际上这是一双双向影响。
病人在观看完后,会有意识地偏向某些医生,对某些医生表现出更多的信任,最终从信任度最高的人里挑选靶向药。
但牧星昼这个病人不是一般的病人。
他被送来就已经昏迷了,只能在他的潜意识里接连拟真实验经过,但最终,所有人都被高度排斥不信任,勉强合格的边缘,只有薄郁这个新人一骑绝尘,拥有50%的契合度。
当然,50%在其他病人那顶多算一般,良性的病人甚至能达到85%,可牧星昼不是一般人,在其他人只有个位数的情况下,他那50%就跟百分之百一样扎眼。
这就是牧文原力排众议,将薄郁列为靶向药,大家还默认的最大原因。
可现在出问题了,这个契合度还是横亘在这里。
牧文原不慌不忙:“是病人选择医生,不是我们选择病人,我们能做的只是最大限度的辅助手术完成,出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归因他人。成功不会归因为一个人,失败当然也不能归因某个人。”
“我们不是这个意思,也没有要怪他,但事关重大,担不起就是担不起……”
牧文原:“需要担的是我,决定是我做的,他只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