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不许秀!

新书 七月新番 2153 字 2022-09-17

吴会,乃是吴县、会稽两地统称,位于后世江浙沪核心区域,气候适宜,文明发端也早,乃是古时吴国、越国所处。别看扬州这么大,汉时拥有五郡一国,人口320万,实则三分之一都集中于吴、会,新末战乱导致徐、豫人口大量南徙,作为移民南下首选之地,吴会人丁更加充沛,成了刘秀钱粮主要来源。

吴会也是阶级与中原最像之处,过去江东“无千金之家”的局面不再,有四个家族渐渐脱颖而出,成了“吴中四姓”,坐拥广袤地产。

最根深蒂固的,当数会稽顾氏,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越王勾践后裔,传承千年的地头蛇。

其余三家则是外来者,吴县陆氏和第五伦一个祖宗,出自田齐后裔,这一家族出过大名鼎鼎的陆贾——也既是《新书》的作者,祖先在前汉来吴县做县令,遂留于此。

同属吴县的朱氏也很久远,乃是那位被老婆休了的朱买臣后代。

和朱氏同气连支的则是吴县庄氏,汉武名臣庄(严)助后代,刘秀的同舍老朋友庄(严)子陵便是这一族的成员。只可惜庄子陵性格与俗人不同,听说刘秀入主东南后,非但不来迎接求官做,反而隐姓埋名,刘秀数次派人去延请都没找到,只听说是退居山中,不见踪迹。

虽然未能招揽老同学略显遗憾,既然朋友做不成,那便做亲家!

早在刘秀入主江东那一年,便把吴中四姓的女儿娶了个遍,充实后宫之余,也将四大家族与他牢牢绑在了一起。

有了这层关系,四姓与刘秀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今大汉面临劣势,四姓背叛跳船倒不至于,但难免有另外的考虑。恰逢刘秀发布图谶,他们就顺水推舟,倡议迁都江东,让秀儿感受到了乱玩预言谶纬的恶果。

然而更让刘秀警惕的是,朝中群臣,尤其是文官们也很赞同此策。

三公之一的“大司空”,一直以来为刘秀稳固后方的侯霸便振振有词:“金陵确实是好地方,前据大江,凭高据深,形势独胜。西可引荆楚之固,东能集吴会之粟,要论定都,确实较江都(扬州)更佳。”

连被刘秀信赖的神棍祭酒强华,也对金陵这地方赞不绝口:“陛下,臣往来会稽禹穴时路过金陵,但见钟山龙蟠,石头虎踞,隐隐有紫色天子之气,绝佳帝王之宅也!”

刘秀让文官们一个个来询问后,发现他们对四姓倡议普遍支持。

“这下坏了,朕实乃自取其咎。”

刘秀对发布图谶救急大为后悔,召见自己的谋主邓禹时,与他说了心里话:“群臣或论地利,或议形势,但彼辈看中金陵邑,只因八个字,仲华可知?”

邓禹会意,低声道:“陛下所言八字,莫非是‘大江天险,足以为固’?”

刘秀颔首,众口一词请求迁都,什么风水谶纬都是虚言,唯一的原因,是群臣被第五伦的攻势打怕了!这次虽阻魏军于淮泗,但下次呢?若第五伦带二十万之众再来,一旦淮水不守,光靠淮南那些河流沼泽,能挡得住北方虎狼之师么?届时,位于江北的江都城,是否也要经历如彭城一样的攻守血战?

“众人惧魏,只觉淮南亦不安全,恨不得躲到江东去。”

刘秀无奈地指向南方,长江下游动辄宽阔十余二十里,如此天堑,确实能给人虚幻的安全感……

“人心如此,竟无人相信,朕能北伐光复淮北么?”

刘秀长吁短叹,而邓禹则主动禀报了另一件事:“臣奉命彻查,只听闻,吴会四姓最初倡议迁都,是希望陛下徙于吴县,后得人教授,才定在金陵邑。”

刘秀是聪明人,立刻反应过来:“何人指点彼辈?实乃高明手段!”

何止高明,简直是神来之笔,要知道,刘秀阵营大臣里,有土、客之别,客籍以南阳、颍川为主,多是刘秀元从、亲戚、绿林旧部。土籍则是江东集团,其中又分成丹阳、吴会两批人,吴会四大家族出文官士人,丹阳民风彪悍,则构成了刘秀的主要武装丹阳兵,是他征伐淮南荆南的主力。

若四姓倡议定都吴县,且不说刘秀手下客籍大臣态度,连丹阳的军官们都不一定会支持。

改成金陵邑就大为不同了,此地就在丹阳境内啊!一旦迁都,无疑能加大丹阳军吏们的话语权,无怪乎他们亦鼎力支持。

刘秀在那猜测起指点四姓的“高人”来:“卿方才说了,迁都之议,乃是吴县庄氏首倡,改吴县为金陵,以博取众人附议,这莫非是吾等老友庄子陵所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