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张宗一昼夜跑了八十里,他麾下的部队只到了一半,另一半掉队在后方,正在陆续收拢。
故而,当这位虎威将军得知赤眉起码调动了八个万人营朝自己包过来时,第一反应就是下令:“撤退。”
已经干等数日的盖延顿时大急:“我虽粗鄙,但也听说,大凡与敌作战,必选拔勇将、精兵,编组而使其担任先锋。如此,一则能够壮大我军斗志,二来可以挫杀敌人威风。先锋于三军而言,就像剑尖之于宝剑一般,久闻虎威将军一身虎胆,多次陷阵破敌。如今才赶到战场便抽身而退,岂不是大挫我军锐气?”
张宗见盖延想用言语来激自己,不免可笑,他是勇将不假,但也会动脑子,判断形势,遂道:“前锋不止有壮我志、挫敌威之用,还要替大军侦路,抢占关键地利,探明敌军分布,若是可能,再稍稍加以调动。”
“我当然知道,马国尉连日固守旷野,孤军苦战,处境艰危。陛下心急如焚,令我务须以果敢之行动,不顾一切,星夜进击,破贼军之包围,救袍泽于危困……”
“但若太过急躁,反而是中了赤眉诡计。”
张宗很清楚皇帝陛下让自己百里趋行的原因:虽然急行军后的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但他只要露个面就行,三河兵就像一枚三菱箭头,被第五伦搭箭上弦,皇帝遥遥张弓,瞄准樊崇后背,让赤眉军无法全力进攻马援即可。
眼看盖延还欲再劝,张宗又道:“《吴子》有云,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如今赤眉兵多,适合在平坦地形上展开,而我兵少,要想挡住赤眉猛攻,便需要险隘之处。”
然而这河济大平原上,要找一处险隘之地也着实是不容易,左右眺望,竟没有一个小丘、一条溪流可以让魏军作为依凭。
这种情况下,面对十倍来敌,避其锋芒自然是理智的选择。
但盖延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赤眉乃是散兵游勇,有三千突骑在手,只需要随便一支步卒配合,几轮冲锋,就能让赤眉贼溃不成军——只要有渔阳突骑在,带条狗都能赢!
可眼前这“虎将”,却连狗都不如啊!
盖延压着心中不满,问道:“将军打算退多远?”
张宗道:“若赤眉不深追,则退三里。”
这是第五伦对他的命令,三河兵要像牛皮糖一样,黏在赤眉军身上,让他们进退两难。
“若赤眉紧追不舍,我便一路退上三十里,以期诱敌北上。”
张宗道:“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敌以众攻我,我当合军以击之,还是稍稍后退,与后续援军汇合要紧,到那时,便是魏军合而赤眉分了。”
做出如是部署的第五伦,显然也发现了这一“中心开花”的绝好态势,想要让马援吸引赤眉主力。而冀州兵、三河兵、渔阳突骑、关中兵,各路中央军杂牌军悉数云集,火速向战场靠拢。
张宗的说辞合情合理,又能抬出皇帝压他,盖延知道自己没法强求,只欲悻悻告辞。
但张宗却不打算放他走:“我军远来疲乏,而赤眉来势汹汹,还望巨卿能将突骑掩护我部,若贼人深入,你我也能回头痛击!”
盖延应诺了,但在骑马回去时却暗暗骂道:“本以为张宗是个胆大的,岂料却如此暮气,他也是文渊将军旧部,竟也见死不救。”
赤眉怎么可能深追,不过是要将张宗逼退,好继续围攻马援。第五伦想得挺好,但他的主力究竟什么时候到?今晚还是明天?抵达后又得歇半天才能与赤眉交战吧?若是这短短两天内,赤眉攻下了马援的车垒,那盖延就要抱恨终生了——他始终觉得马援被围,与自己没仔细查探赤眉动向有关。
张宗与盖延讲方略兵法,但燕地男儿不喜欢如此冷静而冷血,他们的血是滚烫的,慷慨悲歌,能叫冰冷的易水也为之沸腾!
敖仓一战,马援的英姿尤在眼前,而作为部下,岂能见主将被困而决然不顾?
如此想着,盖延止住了马,暗道:“既然皇帝、张宗皆不救,那便由我,来助文渊将军跳出重围!”
……
“虎威将军,吾等赶了一日一夜,到了地方连营寨都没力气立,就躺在草皮上想睡觉,这才刚闭眼,却被叫醒,说是要往回赶,这是为何?真是将军的命令么?”
三河兵良莠混杂,有打了几年仗的老,也有河内、洛阳的豪强武装,眼下都叫叫嚷嚷,不肯走。
第五伦特地让张宗来带他们,是看中张诸君有酷吏作风,敢于杀伐。
面对这些抱怨,张宗却不回答,先让人将带头闹的人拎出来,以不服上命,当众喧哗为由,直接砍了脑袋……
他的部下不需要问“为什么”,正如张宗接到第五伦号令时,都是严格执行,不会有那么多废话。
哈欠连天的将士们顿时吓醒了,反正是轻装前来,只匆匆将草席背在身上,扛着戈矛,转方向往北撤退,只暗暗嘀咕当官的不是人,平白消遣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