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亦是源远流长,最显赫时是汉成帝时,班婕妤颇有名气,与同在一宫的许皇后、赵飞燕、赵合德相较,色虽不如,贤才胜之。
作为汉家外戚,班氏却没有仗势扩张,反而兢兢业业专注于学问,曾获得汉成帝御赐的中秘之书副本。
连王莽都仰慕他家名望,和同为黄门郎的班氏兄弟结交友善,兄事班斿而弟事班稚,班斿去世时,王莽甚至亲自披麻戴孝,伤心不已。
但新朝建立前后,班氏却好似感觉到了什么,刻意疏远了王莽,作为老朋友,在外地做二千石,竟没有响应王莽要他们献祥瑞的号召。结果被捕下狱,亏得王政君、王莽念旧情饶了一命,但也就此顺利远离政坛,全家退居府邸,继续潜心于学术。
这一代的班氏家主,名叫班嗣,擅长老庄之学,亦是关中有名的大学问家,曾与扬雄游学,桓谭都找上门来借书。
也因为这层关系,第五伦称王后,立刻派人来辟除班嗣,希望他发挥长处,担任秘书大夫,去协助王隆等人整理搬迁的宫中藏书。班嗣第一次以身体有恙为由推辞,而今随着爵位已定,第五伦的征辟又来了!
班嗣长吁短叹,他倒不是在乎官职、爵位,这些东西汉、新时班氏伏身可得,他只是觉得关中归属未定,想避祸罢了。
但又怕惹怒了魏王,班嗣自己拿不定主意,看向低头看书的堂弟班彪:“叔皮,你说我该如何是好?”
班彪的父亲曾经是王莽老友,退而为汉成帝守陵,却没放松对他的教育,班彪从小便好古敏求,与班嗣游学不辍,如今年才二十一,却已才名渐显。
不过,班彪却对儒经和史书更感兴趣,汉成帝所赐的太史公书翻了不下十遍。
他抬起头道:“若是大兄不愿去,走就是了。”
“走?去哪?”
班彪举手投足,指着几个方向:“北地,陇右河西,甚至是渭南,何处去不得?”
“家业怎么办?”班嗣很愁,他家信奉先人之言,没有囤买太多不动产,屋子也无所谓,可这满室的赐书舍不得啊!对嗜好学问的人而言,这才是乱世里最金贵的东西。
“魏王不是爱书么?就当我家赠与他了。”班彪对第五伦倒也没有全盘否定,至少在钟爱学识上,不愧是扬子云的弟子,可惜啊,终究是难违大势……
班嗣听出来了:“叔皮也觉得,第五伦的王业,不可持久?”
第五伦刚起兵时,豪强士人们没得选,现在却有三个选项了。
“没错,渭南渭北若战,则刘伯升必胜!”班彪笃定地说道。
“为何?”
班彪伸出三个手指:“其一,刘伯升首义于南阳,虽未做天子,却有天下之大义,使王莽震恐,其名号靠着新室通缉十万金,关中咸知,此乃高皇帝之势也。而第五伦违反君臣之份,不过是章邯、赵高之流!虽得了逐莽之名,然而真正的名士,皆不齿其行,兄长没有看到么?同郡的张湛,本是第五伦举主,却闭门不受第五伦的太傅官职。”
“其二,当年陈平比较项羽、高皇帝时说过,项羽为人谦恭有礼,对人爱护,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却又吝啬这些爵邑,功利之士遂远之。”
“而高皇帝傲慢又缺乏礼仪,清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他能够舍得给人爵位、食邑,那些圆滑没有骨气、好利无耻之徒又多归附于汉。”
“如果谁能去掉双方的短处,兼有二人的长处,那么天下指麾则定矣。”
班彪用他二十多岁只靠看书得来的见识说道:“如今刘伯升不但勇悍仁强颇类项羽,礼贤下士尊重豪右,还舍得分上林之宫苑予人,有高皇帝之大量。反观第五伦,虽也试图礼贤下士,对渭北诸姓竟只舍得赐予子、男微末之爵,反惹其怨。”
“人尽皆知,谁得著姓,谁得天下,第五伦的心思,都在分粮予庶民,欲以小恩小惠市人心上,之所以能得势,是未遇见真英雄,而现在刘伯升来了,两相对比,第五已败!”
班嗣颔首:“第三呢?”
班彪道:“王命在刘,汉当复兴,百姓讴吟,思仰汉德。第五伦虽封官策爵,自立之心昭然若揭,然而他这是逆潮而动,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必丧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寿!”
听完后班嗣笑了:“叔皮如此欣赏刘伯升,为何不像孔子八世孙一样,抱着礼器去投奔陈胜、吴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