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因着这一番话题岔开,小皇帝也忘了此行的初衷。他郑重的将事情交托给了丞相,又得了应承之后,便心事重重的离开了。
又过两日,丞相还没调查出个结果,小皇帝却先下了一道圣旨。
明达还埋首公务中一无所知,忽然就收到了一道敕封圣旨——在先帝加封的辅国公主的基础上,小皇帝又给她加封成了镇国公主。
大梁建国只数十年,明达还是头一个得封“镇国公主”称号的。但在前朝乃至更早的历史上,获封这一称号的公主却并不是没有,而这些公主无一例外都是位高权重。甚至有权势滔天者借此为跳板,最终夺得皇位成了女帝。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称号,若非万不得已并不会轻易封出。
然而小皇帝却是二话不说主动给自己竖起了一个“大敌”,莫说得到消息的大臣们懵了,就连接到圣旨的明达一时间也没能反应过来。
唯有丞相能猜到一点小皇帝的心思。一方面他在表明态度,并不相信那些传闻,也想借着这道敕封的圣旨堵住那些流言者的嘴。另一方面的心思却更隐晦些,那便是小皇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在意这个皇位,他得来太容易,也不觉得失去有什么难以接受的,阿娘若想要的话给她就是了。
当然,哪怕猜不到小皇帝更深一层的心思,他表明态度的行为就已经让不少人暗地里跳脚了。这些人大概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刚让人在小皇帝面前透露个风声,小皇帝竟会以这种方式予以回应。
暗处,有人小心询问:“大人,这消息咱们还要继续传下去吗?”
咬牙切齿的回答旋即传来:“主上有令,自然要继续!”
京中刚生起的波澜,在小皇帝的强势操作下,悄无声息就平复了下去。或许会在积累之后再次生出变故,可那也是之后的事了,期间足够明达做许多事。
而北地距离延平帝更近,事情的发生进展也就更为直接迅速。
唐昭某日外出回到营帐,就见帐中多了一封书信。她当时心下便是一动,打开来看过后只沉吟了片刻,便直接带着那封书信去见了显国公。
彼时因为一路同行积累的情谊,显国公已将唐昭当做了子侄看待。当他看过唐昭送来的书信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拍桌子怒道:“北军之中竟也有敌军细作,别让老夫逮着他,否则定要让人看看这吃里扒外的代价!”
唐昭虽然对显国公的态度有所把握,可见他如此反应也是一怔,随即指了指他手中的书信问道:“国公对这信上的说辞,难道就没什么想法吗?”
显国公翻了个白眼,轻飘飘说道:“离间计而已,也就你这小辈才会被乱了心神。”
信上说的是“唐昭”的身世,暂时还没有提及要她充作内应的事,却大有认亲之意。信上也提到了唐昭身上的那块玉佩,甚至还提到她身上隐秘处的一些印记,寻常人见了这信哪怕不全信,也定会心神大乱。可唐昭没按常理出牌,显国公更是直接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