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人没有官职在身,老中青少四代男子统一长袍造型简练,头上瓜皮小帽,青色的素缎平袖立领直身,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缝,下摆有两小开衩。
女子统一红色单夹江绸,上衣下裙,因为是秋天,上衣料子厚,外套着对襟锦褂,服饰宽大,衣长到腿,袖长到尺,裙长到脚,妆花织锦的凤尾裙或月华裙,滚绣缘边缀着米珠,头上也是端正大气的。除了老夫人花白的头发盘起来一根抹额加红穗子,其余都是环佩叮当、流苏簪花。
进来正堂门廊,男子们取下来帽子递给身边的小太监,女子们整理衣裙,一起跨过门槛。
跟着太监的脚步,来到正堂中间的位置,不抬头,只管磕头或者蹲身行礼。
“草民/民妇/民女拜见皇上,给皇上请安。”
“起。”皇上的声音里带着笑,“朕这次来,见到你们身体康健,也是放心了。”
汪家老爷和老夫人领着一家人起身,闻着屋里的龙涎香清冽的香气,微微低头看着脚尖,汪老爷恭敬道:“劳皇上惦记着,草民等仰赖皇上的福气,在家里颐养天年,身子骨还好。”
“嗯。这两位孩童,是小一辈?”
“回皇上,是老大和老二家里的长孙。草民年龄大了,给他们兄弟三个分了家,见皇上这样大的荣耀,也是不偏不厚的,一家带一个。”
皇上笑了:“你这老头,向来最是持家有方。孩子上前来,朕看看。”
两个孩子跟着小太监,一步步上前,走到皇上的跟前,还是微微低头。
皇上打眼一瞧,一个七八岁,一个六七岁,面容俊秀,皮肤皙白,五官清朗,眉目如画。
都是读了书进了学的严肃模样,还有孩童作为长子的担当。只眉眼间还透着孩童的天真烂漫,当然,也有大家子弟深入骨髓的礼仪教养,气度斐然。
皇上点点头:“都是好孩子。抬头,都抬头。今儿我们随意见面,不要拘于礼节。”
大人们听着这话,只说“谢主隆恩”,还是眼睛看着脚面。到底是孩子,压不住见到皇上的惊喜和荣耀,真的抬了头。
皇上是慈祥的老人家,面容苍老,但目光炯炯,胡须打理的整齐。头戴藤子两缨冠,穿蓝宁线薄绵巡幸袍,红青缎厚绵巡幸褂,黄线巡幸软带拴绣花折金线珊瑚云大荷包,白布绵袜,青缎绿牙缝凉里尖靴,以及下方隐约露出的纺丝单套裤。
唯一的配饰是右手大拇指的青玉扳指。
两个孩子对上皇上带笑的眼睛,吓得一低头,又慢慢地抬了头。
皇上笑了笑,仔细一看,这小的一个,倒有几分汪三儿当年的样子,胆子大,顽皮。
“都读了书?”
大一点的孩子道:“回皇上,读书了。四书五经都开始读,老师开始教导对对子。”
“可有学习弓马骑射?”
小一点的回答:“回皇上,都有学习。弓马骑射、琴棋书画、数学营造、拉丁文、法兰西文……都有学习哦。”
皇上点点头:“好,朕考考你们。殿洒杨枝水,下一句。”
大一点的孩子朝皇上身边的香炉看一眼,眼睛一亮,道:“炉焚柏子香。”
皇上笑着点点头:“这句很对。”望向小一点的孩子,“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脚耳。”
这孩子眼睛瞪大,抓耳挠腮的想啊想,好一会儿眉眼舒展开面露欢喜,一张口,胆怯地瞅一眼堂兄,又不敢说。
皇上乐了,故意吓唬道:“对不上来,要罚哦。”
这孩子着急,额头冒着细汗,犹豫着要不要说。躲在隔间门帘后的潇洒忍不住了,抢着出口:“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
声音大,口齿清晰。吓得两个孩子一个激灵,猛地转头一看,只看到一个玉做的珠帘在晃动。
皇上无奈:“熊孩子对圣人书本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又安慰道:“莫怕,他是朕的阿哥顽皮。你对上来了,不敢说,是好孩子。魏珠,送上来赏赐。”
“嗻。”
魏珠捧着两个托盘上前,里面是笔墨纸砚、玉佩等等。两个孩子还在惊讶中,麻利地行礼谢恩:“谢皇上赏赐。”
皇上摸着胡子,眼见前面的汪老爷、汪老夫人、大公子、二公子……都神色变化,心里轻轻一叹,担心熊孩子忍不住冲出来,吩咐道:“十七出来,领着女眷和两个孩子,去萱草堂,和你皇祖母,姐姐们说话。”
十七阿哥掀起帘子走出来,先给皇上行礼:“儿臣遵旨。”
一转身,面容严肃,眼里带笑,对老夫人道:“老夫人,和我来。皇祖母今儿下午一直在念叨您。”
“劳动太后娘娘。”老夫人颤颤巍巍地,领着女眷们再次蹲身行礼,“民妇/民女告退。”
两个孩子退回来父亲的身后,也跟着行礼:“草民告退。”
呼啦啦人退下去一半,皇上又道:“老九和十六出来。”
九阿哥和十六阿哥掀帘子出来,给皇上打千儿行礼:“给汗阿玛请安。”
皇上吩咐道:“你们年轻人自己去喝茶跑马骑车说话。朕和汪老头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