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追杀孙权的那伙人正抱着杀死孙权,扶植傀儡幼主上位的想法。为了不被记恨清算,他们没有考虑孙权的儿子,而是把目光盯上了孙策的长子。

以周瑜与孙策的深情厚谊,孙权在乍闻周瑜的“问药”与“拉拢”后,会因此多想,继而生出怀疑与不快也是在情理之中。

孙权看似接受了郑平的说法,但他心里究竟如何思量,除了他自己本人,别人无从得知。

谢诸本提出建议要养北边走 南边的路不通,不如去北边,等避过风头再回来。

孙权却并不愿意。一来丹阳已足够靠近北地,再往北,逼近曹操的地盘,只怕有异心的人会更多。二来,他不惜让自己深入险境,将所有部曲与守卫支走,就是为了布局。如今布局已完成,只差收尾,要他抛弃一切成果,逃离此地,他怎会甘心?

孙权不愿走,谢诸便也走不了。“手无缚鸡之力”的郑平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脱离“庇护”,自己单干。

孙权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等到布局收网,可他最先等到的不是自己的亲信,而是全副武装,在城池附近一座山一座山搜罗的士族卫队。

第94章 狂士楚歌

有那么一瞬间,孙权当真生出“时也,命也”的感慨。

可这份动摇也不过是仅仅持续了一息。幼年丧父,少年丧长兄,青年丧母、丧弟。接连失去至亲,独自担起江东基业的孙权早已磨练出无比强大的心性,但凡做出抉择,就绝不会后悔。

等他们被搜山的卫兵发现,逼到山顶,孙权拔出佩剑,对郑平、谢诸二人道:“今日是权对二位不住,不敢夸口尽诛仇敌,只愿杀个痛快。”

危机关头,谢诸也放下对孙权的不忿,挽剑道。

“废话少说,此地狭隘陡峭,卫兵不得尽入。若进退得当,未必不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两人都默认郑平不通武艺,丝毫配不上用场。

如果换作品德恶劣之人,或许还会生出歹心,把他丢出去当挡箭牌,供自己逃生。好在孙权与谢诸虽然脾性不同于常人,到底有着自己的底线,又好歹与郑平有患难之谊,怎么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

他们既然认为郑平帮不上忙,就只让他留在后头,由他二人迎面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