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你有没有同事爱啊!”唐升忍不住仰天长啸。

疑难杂症研讨大会,是他们协会最具代表性的大会活动。从协会成立的第六年开始举办第一届,至今共举办过一百二十届,历经了六任会长,每一任都有创新和改进。

可以说,疑难杂症研讨大水,是他们协会的掌上明珠,门面招牌,心中骄傲。

只是到了这几届,这颗明珠开始蒙尘,招牌开始不保,骄傲也没了往日的坦荡。

一切都要从第一百一十届大会开始追溯。

当时的大会已经吸引了全联邦颇有影响力的高级医者和身患奇症的病患。

病患可以在大会自由活动日找医生就诊。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对大会寄予厚望,而以往的案例,也确实有不少久治未愈的患者在大会上寻得生机。

谁料在那届大会上,因为大会组委会审核不严等原因,混进了几位骗吃骗喝骗钱的假医生。这几个假医生艺不高胆很大,随意承若病患“只要钱给够,保证药到病除。”

病患和家属以为捞到了救命稻草 ,出于对大会的信任,对几个假医生言听计从。

假医生给的皆是些有普通保健作用的廉价药品,重新包装后出售,本以为无大碍,未料恰好和几个患者的病情相冲,病患直接在大会期间身亡。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半个联邦的目光都聚焦到大会上。

这年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再加上喜欢哗众取巧的记者推波助澜 ,大会的名声一落千丈。

一时间,疑难杂症研讨大会从广受好评的活动,变成了“草菅人命”“有捞钱嫌疑”的活动。

那届之后,协会痛定思痛,努力改进。不仅严把审核,对各项诊断情况也请专门专家复核。提高参会医生的门槛和待遇,对所有参会病患积极跟踪治疗。

偏偏在这关键时刻,联邦颇有影响力的大记者白舟写了一篇关于“疑难杂症研讨大会”的研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