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他命人取来近三年这样的折子,把受灾的地方在地图上标记出来,这一看,就发现问题了,“父王您看,这青州府前年拨付了三十万两修堤坝,这笔银钱足够将青州府内这一段河堤修的稳如金汤,为何这两年青州府还是年年闹灾?是堤坝没修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皇帝瞥了李煦一眼,点头道:“是有问题,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呢?”

“儿臣以为,还是该派人前往各地巡视,光靠他们各地上奏的折子根本无法看明白具体怎么回事,而且灾情严重与否也都是凭他们自己说的,国库钱粮有限,轻重缓急,我们肯定得先紧着受灾严重的地方。”

李煦在地方待过,知道这些地方官员上报灾情总喜欢往严重了说,但真正过于严重的时候又喜欢捂着,他们从几页纸上很难判定真实情况。

“此事朕也想过,年年都派使臣巡视,可天下乌鸦一般黑,使臣若是收受贿赂,照样会蒙蔽我们的双眼。”

“那就找个人品可靠的人去。”

“你推荐谁?”

“林统领、寇将军、司徒将军、贾副将、苏副将,这些人都是上好的人选,而且他们武艺高强,还不用担心遭人暗算。”

皇帝惊讶地问:“为何会想到他们?他们可是武将,从未有过武将担任正使的先例。”

“儿臣明白,文官才懂治下之道,但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替我们去各地看看,再把实情汇报回来,武将们不懂太多弯弯绕绕,与文官之间也没有太深的羁绊,如果怕延误赈灾时机,可以派几名文官随行。”

皇帝恍然大悟,“确实应该如此,文官之间又是家族又是师门,连同窗情谊都胜过皇命,武将则少了这许多麻烦,确实是好主意!”

李煦一直觉得,文官做事太过拖沓,赈灾还是得武将上场,用绝对的武力压制夺得决策权,免得被人钻了空子。

皇帝扫了眼李煦圈出来的地方,受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两块区域,当即决定,“派林钊和娄长井去,每人领羽林军三千,带着赈灾银与粮食去,具体你去安排。”

李煦应诺,“儿臣这就去安排。”

第335章 朝会

李煦做事情注重效率,在这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连传唤个人来都得等半天,等把命令传达下去,一层一层往下传递,又不知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