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除了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蔬菜,有的也讲究从自己阳台或者院子里种菜养鸡。鸡的体型太大,有院子还好说,没有院子的真心养不了,所以这种漂亮的鹌鹑成了不少人的首选。
十只鹌鹑养到蛋期,只要温度适宜每天都能有十枚鹌鹑蛋,对于一家三口来说每天早餐的营养也差不多了。
而且鹌鹑一年之后下蛋少了就会被淘汰,市场上还会需要一批新的鹌鹑。这样一来,鹌鹑就变成十分适合养殖的经济家禽了。
看完孵化和育雏,何教授又跟着楚曜往山上走,他要去看看那个养鸟的大棚。
现在已经十一月了,山上变得光秃秃的。偶尔能看到一些柿子树高高的树梢上挂着小灯笼一样的柿子,那些柿子不好摘,楚曜就干脆不要了,留着给山里的鸟儿松鼠什么的小动物吃。
还没走到鸟棚就已经听到了嘎嘎和叽叽喳喳的叫声。那一大片石滩都已经被绿色的网子围了起来,平缓远离水源的地方盖着大棚,给鸟提供保温取暖的地方。
何教授听着叫声就有些疑惑,等他走到网子跟前定睛一看,脑袋上全是问号,“你混养的?”
“啊?”楚曜看看网子里的鸟,几只半大的公孔雀已经长出半长的尾羽,稀稀拉拉的在屁股后面拖着,偶尔开个屏,却与漂亮两个字相差甚远。几只大白鹅狮头鹅在溪边溜溜达达,伸着长脖子在里面寻找小螺蛳和小鱼吃。一群本地麻鸭蹲在阳光下晒太阳,天冷了它们不爱动弹,更不喜欢下蛋了。
大棚顶上咕咕咕的停着几只鸽子,还有几只不乐意待在院子里而搬迁到这边的大公鸡一边抖着羽毛一边在大棚顶部漫步。
再加上门口两只壮硕的狗子,乍一看,还以为进了动物园呢。
小黑小黄见了陌生人叫了两声,被楚曜挨个的摸了脖子,就老老实实的蹲在狗窝门口。这俩兄弟越长越壮实了,早晨每只都喝了一大盆肉末粥,啃了两个剩包子。中午盆子里是半盆子狗粮加三个生鸡蛋,应该是之前蔺飞鸢给准备的,看上去吃了一半,嘴边还沾着鸡蛋液呢。
“是,混养,我院子里也养不下啊。”楚曜解释道:“我看它们都过得挺好,不能混养吗?”
何教授摸着两只狗头念叨了几声好狗,才道:“我只是没见过有人混养这么多不同的种类,你怎么还养鸽子?”
楚曜打开木头门请“参观团”进了棚子,道:“鸽子不是我的,我棚顶没有封严,它们也不知道从哪里飞来就不走了。我看脚上也没有脚环儿,康叔说兴许是野鸽子,因为周围也没人养鸽子。”
其中一只“野鸽子”用红彤彤的眼睛看了看进来的这群两脚兽,翅膀一振就飞了起来,在半空盘旋了两圈准确的落到了楚曜肩膀上,亲昵的蹭了蹭他的脸。
楚曜:……
“经常来喂食儿,都熟悉了。”
大棚里面挂着温度表和湿度表,几根砍去杂枝的树干搭在火墙上,上面落着孔雀和公鸡。
地上四下乱跑的鹌鹑看见有陌生人来了,呼啦啦向远方跑去。只有一只大灰鹌鹑歪头看了看进来的人,然后不紧不慢的啄了两口食儿。
何教授道:“鹌鹑野性难除,刚孵化出来的小鹌鹑第一时间就知道要逃跑,但凡要散养都一定要多注意避免鹌鹑越狱逃离……这只鹌鹑不躲人,可能是伤到哪里了。我看看。”
他说着就奔着那只鹌鹑去了,毕竟转了一大圈没有用武之地,好不容易看见一只傻了吧唧的鹌鹑,那还不得当宝儿?自己好歹是个专家呢!!
肥遗鸟见那个老头说自己伤到了,还要抓了自己看,差点儿翻出白眼儿。他一扇翅膀,擦着老头的脑袋顶飞了起来,两三下就落到旁边的树梢上,黑色的眼珠子盯着老头看。
何教授:……
李成浩哈哈大笑,一点儿不给自家大舅面子,“他家公鹌鹑养的可好了,否则胖子那个饭店也不至于这么红火。每次进了公鹌鹑都得隔开放单间儿,否则打的头破血流,凶的很。”
“公鹌鹑确实好斗,”何教授努力维持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尊严,“不过极少看到能飞这么高的,它们迁徙大多都是贴地小段路程飞行。”
刚说完,那只大灰鹌鹑就往高处蹦了蹦,用行动对这老头进行嘲讽。
楚曜连忙咳了声,上前两步道:“这是种公,算是这群鹌鹑的老大,不怕人,挺凶的。”
何教授表情有些讪讪,总觉得自己没了用武之地。
不过他还是让学生收集了一下饲料,周围水质和泥土,又跟楚曜要了一对儿鹌鹑和一些鹌鹑蛋,打算回去化验一下,看看这里的鹌鹑为什么长得这么好。
因为之前蔺飞鸢跟他保证过就算是肥遗鸟跟鹌鹑的后代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楚曜便点头答应了。
何教授让学生去分段采集泥土与水源做样品化验。岛上产出的水果蔬菜味道好绝对跟水土脱不开关系。如果能发现什么突破口,对以后的粮食和蔬菜产业也是一个帮助。实在不行还能给这边的农作物打一下名气,做个宣传。
别的他帮不了,但是这件事还是举手之劳的。
在山上转了一大圈,直到楚奶奶打电话来喊他们吃饭,一行人才兴致勃勃的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