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骆教的已经足够细致了,要是真有藏私没必要还公开配方。毕竟这些材料做成菌包更值钱。
那人还是不甘心,又道:“那这也总得解决啊,我花那么多粮食不能打水漂。要不你给我换成好菌包吧,我多给你粮食都行。”
要是换个人,可能会本着和气生财的想法听他的了。可项骆并不想这么麻烦。
“这不可能,这问题不在我们。你要是买了我家的菌包,污染了我可以负责,自己做的不可能。就好像你买只母鸡不下蛋你可以回去找,可你不能因为买的鸡蛋不出小鸡,就去让卖鸡蛋的给你陪。”
项骆说完就不再理会他,去解释其他人的询问去了。
项骆说的有理有据。再纠缠就不像话了。
有项骆坐镇,来来往往的人看了项骆为人处世的魄力,对他信任的程度越来越高,他在村中的名望也随之水涨船高。
钱书柔因为在项骆这里吃瘪了,而且家里买回来的菌包跟其他人还没什么区别,一样的价格,一样的限量,让她十分不服气。
可她又不敢真的上门去闹。所以故技重施继续在村里传瞎话。
就说项骆是故意卖出来坏的原料。说不定那些原料原本就是被污染的,趁着还不怎么看得出来赶快卖出来,谁买谁倒霉,项骆就是周振兴第二,只是为了吸村民血。
甚至连之前什么偷金戒指、偷东西的事情都翻了出来,说罗冠军偷东西不假,但他被抓出来了不代表项骆就没偷。
这样的风言风语多少传进项骆的耳朵里。
项骆也没去理会,而是每天都坚持现场做两个菌包,给要跟着做菌包的人解释一些他们不懂的问题。
后面再有人做出来的菌包污染情况越来越少了,对项骆的猜忌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而且就算是有一定的污染率,那些能种出蘑菇的菌包,种出蘑菇后,性价比也比直接买菌包合理一些。
而且菌包限量供应,原料自己家做还能增加蘑菇的产粮。
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