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蒋闻继续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没有无缘无故的坏。之前我们没有想过,原著里也没有提过,锦儿为什么这么坏,为什么一下子爱上了淳于元。”
编剧张了张口,小声道:“我们本来就没办法把每个人的动机完善。”
“是,没办法,我只要你把锦儿的动机完善。”蒋闻两手搭在一起,“我要你完善剧本,把这个人的过去,这个人扭曲的心理和想法完全摆放在观众面前,塑造出一个让观众又恨又爱又怜悯的角色。”
蒋闻最后总结道:“提升人物的魅力,明白吗?”
一时间片场有些安静,编剧消化着他的话,神色有些为难。
这么改剧本当然是有风险的。
《聊将》这本书是原作者早期的一本古言,相比于作者现如今作品的成熟与深度,这本书显然远远比不上。
尤其是在对角色的处理上,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我写的就是一本苏爽甜文,什么,你问我反派的行为动机和心路历程?那我不管,读者看着爽就完事了,标签化的人物有时候更能刺激观感。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我不管什么人性的灰色地带,也不管是什么造就了一个角色。
我不想深入探讨他的过去,他的苦衷,他的不为人知的可怜与可悲。
我要的是,这个角色是不是能招来读者的厌恶与骂声,是不是更好地烘托了主角的魅力与能力,是不是让主角的形象更加伟光正……
原著里,锦儿是醉欢阁打小培养的小倌,心思扭曲,人前放荡,人后阴狠。尤其在遇到男女主之后,更变本加厉,为人所厌恶。然而,原著中并没有提到过,锦儿是怎么来到了醉欢阁,是因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可以说,锦儿这个角色就是一个用来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人,一个顶着“反派”标签的无脑角色。
作恶多端,给男女主制造障碍,再被男女主践踏在脚下,成为他们事业和爱情路上的垫脚石——这就是一个工具人的宿命。
坏的彻头彻尾没有道理,爱上男主爱的没有丝毫道理。
他可恨,卑微,是在男女主感情和事业道路上的可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