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为了方便探讨,韩皎把椅子搬去了燕王身边。
紧接着谢夺把椅子搬去了韩皎身边。
这是多此一举,因为谢夺批阅的速度极快,也根本不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
一开始燕王还怀疑弟弟蒙混过关,特意拿起一叠谢夺批示过的奏折查阅一遍,才心服口服地随他去了。
韩皎不能自己动手在奏折上批红,只能替两位皇子圈出内阁票拟中合适的意见,之后让司礼监秉笔太监誊抄上折子。
有时内阁票拟中的建议都不太合适,韩皎不便自己添加建议,只能停下来,去问燕王如何处置。
虽然询问谢夺可能解决效率会更高,但韩皎总觉得自己一旦跟谢夺聊起来,气氛就会变得不像在工作。
接连几次,在韩皎再一次转身去问燕王时,谢夺也停下了审阅,侧头看他们讨论。
这跟太子殿下预想的情形完全不一样。
谢夺带韩皎来书房,是想亲自跟他亲密探讨政务,不是让他来跟六哥热烈探讨的。
这次,韩皎的询问让燕王也有些犹豫,他反复看了两遍奏折,又看了内阁票拟,犹豫须臾,选择了其中一条建议。
韩皎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还在斟酌,一旁谢夺便朗声开口道:“这篇折子上的批示,是避重就轻,有人想包庇涉案家族。”
燕王闻言一愣,又仔细看了一下奏折内容。
里面讲的是吏部一位官员家族中,有人仗势霸占良田。
而内阁票拟的两条处罚建议,比较轻地一条是要求立即归还良田,并给出巨额赔偿,重的一条,还要让涉案人蹲大牢。
燕王疑惑地看向九弟:“依照大楚律法,这两条量刑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