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只要跑不死就往死里跑

结果电影公映之后,对IT科技敏感的观众确实有,网上相关的讨论也挺热乎,可是任老贾团队如何引导,都没办法跨圈越界成就舆论声势。

而到了当下陈一鸣这一代,城市化进程显著加速,大家庭飞速减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组建双人家庭甚至未婚同居才是常态,离婚或是分手也成了家常便饭,此时生活重心才真正回归到情感生活上来。

个案是无法形成社会思潮的,唯有类似的问题普遍出现,共鸣才能得以引发,讨论才会得以聚焦。

反倒是宋嘉给老公换芯子这个点,引发了持续的关注和讨论,女观众借此吐槽自家另一半的各种不靠谱,相处心累分手不甘,男观众则震惊于女人的敢想敢干,联想到自己打个游戏都得等老婆睡着才有机会,怎能不悲从中来?

任何一个论坛大水漫灌的板块都是情感区,《第十三层楼》就这样作为一个宣泄的口子,进入了城市年轻人的关注视线。

这种情形是他怎么都无法预估的,他相信今世的绝大部分普通人也肯定想不到,等再过几年人们回头审视这部科幻电影,一定能够引发不计其数的“卧草”。

其实老贾的团队根本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宣发预案,陈昆和宋嘉这对夫妻只是电影里的主要配角,一个阴郁宅男,一个疯批科学家,这种搭配属于典型的艺术形象,现实中很难找到真实案例。

因为参与热门话题的讨论而知晓《第十三层楼》,慕名观影之后被带起吐槽欲又进一步推高话题的热度,正向的声量循环形成之后,直接反馈到现实就是电影居高不下的上座率。

老贾团队对网络风向的敏锐程度自然没得说,他们果断调整宣发计划,从科技频道光速瞬移到情感频道,大笔单子洒向那些知名两性博主,这时候不趁热打铁就是棒槌了。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人们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节奏,围绕着《第十三层楼》的话题热度在网上逐渐酝酿,到元宵节过后两性风潮正式形成,并反过来开始从线上影响到线下。

<div class="contentadv"> 此时也刚好是排片“保护费”过期的节点,各大院线纷纷开始根据最新上座率来重新调整排片。

半个月的数据完整一拉,令院线经理们惊诧不已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排片垫底只有十五六个点的《第十三层楼》,日票房居然保持着一条无比平滑的横线,跟同档期的四个竞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凭借着反行业常识的微弱跌幅,《第十三层楼》不紧不慢地拉近与安岳魔幻大片的距离。

到上映第三周,春节档的前两位分别拿下8.7亿和7.9亿票房,差距已经只有6000多万。

要知道两者的排片率堪称天上地下,《第十三层楼》比对方少了8个点,在南方部分院线,差距更是上了两位数。

第三周开始有爱情片批量上映,排片回调势在必行,五部电影的发行团队开始了短兵相接的厮杀。

据前线的大壮回传战况,安岳方面尚有优势,不仅不会往外吐,还可能再吞掉一点,继续占据四分之一强的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