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钢炮哪受得了这个,最佳影片结果刚公布,他就站起身拂袖而去。
同样道理,《大地震》从一开始就跟最佳影片绝缘。
“我极度怀疑金鸡奖评委的专业性,《大地震》拿什么奖我都不亏心,唯有拿最佳摄影我亏心。
<div class="contentadv"> 圈内公认近两年的最佳摄影奖只有一个,那就是《1951》。
拿了票房冠军还报名金鸡奖,妄图票房奖项两手抓,这就是王小刚想不开的地方,实在赖不着人家评委会。
《1951》落选最佳影片,改获评委会特别奖,已经体现了金鸡奖的艺术倾向,评委老师觉得过于直白的主旋律不够艺术,就是这么简单。
最佳电影颁给了一部传记电影,票房是没几个子儿,可是人家艺术成就高啊,导演、主演都是根正苗红的老艺术家,拿奖实至名归。
喷完之后他可能是意犹未尽,没忘了把《1951》也拉上船。
国外电影节混个提名好歹还能发一圈通稿带带流量,国内的奖项花钱买热搜都是人憎狗嫌。
人不到奖不来,这已经是华国文艺奖项的潜规则了,因此《1951》陪跑的结果圈内人全都心里有数。
平胸而论,就是《1951》不避战,《大地震》也完全有一争之力。
因此陈一鸣当初琢磨拿奖造势的时候,根本没不考虑过国内,一门心思往国外电影节使劲。
“这是华国电影界的羞耻一夜,一群不懂电影的评委评出的一个不知所谓的奖项。
陈一鸣和《1951》是主动缺席避风头,王小刚和《大地震》却是积极拥抱文艺界主流,不仅提名公布之后高调放话,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是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
《大地震》也确实自带流量,7亿票房是今年截至目前的年度冠军,蚕豆评分同样是今年国产片的第一名。
往年的金鸡奖其实也很离谱,比如把最佳电影颁给一部没上院线的电影,或是最佳女主角下出三黄蛋,甚至猪肉分不平奖项空缺也时有发生。
舆论上有什么反弹吗?
话题就此转移到了一个奇怪的方向,#心疼王小刚#甚至被网友顶上了热搜。
果然吃瓜群众总能造出出人意料的梗,而且还能莫名其妙地火起来。
作为事件的始作俑者,王小刚立的是不同流合污的斗士人设,他肯定不想自己的名字带个心疼的前缀,可惜事件进程已经由不得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