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过后,他们相当一部份人就有机会来此参加早朝,一展平生抱负了,当然,部份人也可能直接外派出京为官,到地方去当个县令什么的。
贾环作为会试头名,被安排到第一排的首位,直面殿上的主考官,亦即是乾盛帝,压力可想而知了,这个时候,坐后排反而更轻松些。
约莫半个时辰后,三百考生都按照排名入座了,静候主考官的到来。
又等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太阳已经老高了,终于听到一阵悦耳的鼓乐声,有宫人高声宣道:“皇上驾到!”
众考生考前都经过了礼仪培训,立即离座跪伏于地,垂首撅臀的,不敢乱看。
贾环自然没那么老实,竖起耳朵细听,隐约听到殿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片刻之后,眼角余光便瞥到明黄龙袍的一角从旁边掠过,一抹明黄的背影拾级登上了大殿正中的宝座。
“升座,跪拜!”刚才那把声音再次响起。
众考生齐齐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此一连拜了三次,这才听到一把淡淡的声音道:“平身。”
贾环随着众考生站起来,飞快地扫了一眼,只见一名带着书卷气,皮肤白皙的中年男子端坐在御座上,身穿明黄滚龙袍,头带帘冠,赫然正是那日与小胖子徐文厚在小巷吃卤牛肉酱板鸭时遇到的那位。
乾盛帝环扫了一眼,徐徐地道:“诸位皆是我大晋的年轻俊才,能来到这里,皆不一般,不过今日殿试,尔等须拿出真才实学来,李卿家,你且来宣题!”
现任内阁代首辅李标立即出列,手持一卷明黄卷轴,除除打开,宣读上面的题目。
所谓策问,即是问策,由皇帝根据时事实务出一道题目,让考生们献计献策,日落之前必须完成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文采斐然,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关键是要有真材实料,切忌大、空、泛的夸夸其谈。
当然,那手字也很重要,因为殿试是不糊名的,考官一眼就知道考生是谁,字写得不好,感观会大打折扣,排名肯定靠后。
策论可是贾环的强项,论到那手字,贾环也不怵谁,所以淡定得很,待到李标读完题目,便开始构思起来,随手在草稿纸上写大纲。
乾盛帝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自然一眼就瞧见靠得最近的贾环,见其气定神闲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心想:“这小子倒有点门道,这份定力便非常人能有,看来能连夺五元并非偶然。”
乾盛帝在御座上坐了约莫一炷香时间便离开了,此后便没再出现过,估计也是走过场的,只留下内阁首辅李标、翰林学士赵明诚等八名同考官在场监考。
时间如同流沙,眨眼便至中午,自有宫人送来简单的食物和清水,一众考生匆匆填饱了肚子,又继续答题。
写一千字的议论文对贾环来说实在太简单了,如果不是刻意放慢速度,他午饭前就能写完了,约莫下午两时许,贾环委实待不下去了,直接交卷离场。
“呵呵,果然年少轻狂,早早便交了卷。”一名同考官忍不住笑道。
“此子乃会试头名,确实有傲气的资本,少年自有少年狂嘛,哈哈!”另一名同考官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