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是正月底了,但入夜后的寒意仍浓,贾环紧了紧披风,独自提着一盏灯笼穿廊过院,向梦坡斋行去,仿似夏夜里一只流萤。
若是以往,只要一入夜,整座荣国府便会灯火通明,甚至各处门户都有人上夜把守,但是为了节约开支,贾环已经下令将不必要的烛火灭了,内部一些无关紧要的门户也撤了看守,尽量精简人手,所以偌大的府邸,此时已冷清了许多。
且说贾环一径到了贾政的书房梦坡斋,发现书房外面那两排灯笼也撤了,昔日彻夜灯火辉煌的书斋里只透出一片昏黄的烛光。
“环三爷来,咦,随行的小厮都死去哪了?这些个懒货,真该打死!”守在书斋外的李十儿见到贾环独自提灯前来,立即上前行礼讨好。
这个李十儿没有领取遣散费自愿离府,倒是让贾环颇有些意外,不过转念一想,李十儿是贾政的近身随从,平时跟随贾政出入行事,估计是有额外的油水捞吧,所以即使停发月钱也不愿离开。
贾环一边将灯笼递给李十儿,一边淡道:“大晚上的,又不是出府办事,让小厮跟着作甚?现在一切从简,这些虚头巴脑的排场早该免了。”
李十儿本来想拍马屁的,岂料竟拍到了马腿,陪笑道:“环三爷说的是,不过从园子来这里比较远,路上又乌灯瞎火的,奴才也是担心环三爷的安全,毕竟身边有小厮跟着稳妥些,呵呵,环三爷您请,老爷和林管家在里等着呢。”
贾环举步进了书房,只见屋内点了两根烛火,地上燃了炭炉,贾政坐在书案后,林之孝恭谨地站在一旁侍候。
“环儿见过老爷!”贾环上前略为施礼,贾政好整以暇地点了点头,吩咐道:“林之孝,你跟环哥儿说说具体情况吧。”
“是!”林之孝拿起账本,向贾环汇报今日下午裁员的结果:“本府原有奴才438人,其中48人共七户不告而别,今有206人自愿离府谋出路,现余182人,其中男仆87人,女婢95人,不过……四十岁以上的约占三成,三十岁以上的超过四成。”
古人的平均寿命短,四十岁确实算老了,贾府那些仆妇过了三十五岁就要被称作“婆子”。
年龄危机哪个朝代都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譬如现在的许多公司都不招三十五岁以上的,所以过了这个年龄界限的在职员工很少会跳槽,追求安稳,所以贾府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年纪较大的奴才,留下来的意愿会更高,毕竟就算停发月钱,至少还有一个包吃包住的容身之所。
这种情况,贾环早就考虑到了,所以并不感到意外,而且剩下这182人服侍主子已经绰绰有余,理想状态是一百五十人左右,于是点头道:“差不多了,明天起重新分配人手,外宅的人手林管家自行决定,后宅具体如何安排,你请太太示下。”
“正该如此!”贾政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正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尽管老太太让贾环管家,但后宅的治权还是王夫人的,环哥儿若越俎代庖,只会加深二人的矛盾。
父子主仆三人又聊了一会人手调配的事,一切安排妥当,贾政便捋须道:“若没其他事,环哥儿你且回去吧,明日起安心准备应试。”
如今债主打发了,奴仆也裁减了,最难啃的两块骨头都已经啃掉了,很明显,贾政觉得自己又行了,接下来的事情他足以应付,所以不用贾环再操心。
贾政这个人,虽然古板迂腐,教育儿子的方式欠妥,但跟天下父母一般,望子成龙的意愿还是如出一辙的,自然希望贾环能全力以赴,一举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贾环正要离开,忽然醒起贾探春打算将园子利用起来生息的事,便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