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就先从我们村着手。”
方大勇点点头:“你什么时候去我们村?”
“这事得抓紧时间落实。”
袁书月说道:“我今天、现在就去!”
“我陪你走一趟吧。”
方大勇笑道:“说不定能帮上忙。”
“那就再好不过了!”
袁书月惊喜道:“有你陪着,我这心里踏实的很……对了,不会耽误你培训班的事吧?”
“不会。”
方大勇笑道:“现在培训班的人少,三妮一个人能教的过来。
我之所以在这里,一方面是筹备接下来的饼类小吃培训班,另一方面是夜里陪着三妮。
我现在陪你回村里一趟,晚上九点之前赶回来就是了。”
“行!”
袁书月喜笑颜开:“那咱们走!”
二人给方三妮打了声招呼,离开了培训班。
袁书月开车,带着方大勇回村。
“现在你也有钱了,该考虑考个驾照,买辆车了。”
袁书月笑道:“要不然堂堂一个身价百万的大老板,出门总靠自行车,多没有面子啊!”
“面子不面子,倒不重要。”
方大勇笑道:“不过,骑自行车确实影响办事效率,不如开车方便。等忙完这一阵吧,我去考个驾照,再买辆车。”
“考驾照的时候给我说一声,我给你安排一下,让你多练练,很快就能考出来。”
袁书月说道。
方大勇没有客气,点头道:“好。”
回到村里。
二人直接去了方志文家里。
方志文就在家里待着呢,见袁书记和方大勇到来,连忙把他们迎到屋里,沏茶倒水。
袁书月喝了口茶,便开门见山地道明来意,向方志文介绍起那个服装代加工的项目,以及打算建设扶贫车间的构思。
她把扶贫车间的概念以及可以给村里带来的利益详细地讲给方志文听。
期间,方大勇很少插话,基本上都是由袁书月自己来讲,他只是偶尔地会提醒、补充几句。
袁书月讲的时候,他也在认真听着。
听了一会儿,他就发现,袁书月所讲的内容,并不是对他前些天所讲内容的完全复述。
而是在对他所讲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提炼后,又经过了一番思考,加入了她自己的许多想法和观点。
显然,袁书月是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扶贫车间这件事,并且下了很大的工夫。
片刻后,在袁书月耐心详细的解释下,方志文终于弄清楚了扶贫车间是怎么一回事,明白了袁书月此行的打算。
“袁书记,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这个扶贫车间,的确是个好东西。
既能让投资人赚到钱,又能给村里提供许多就业岗位,可以大幅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简直是一举多得。”
方志文先夸了几句。
但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面色为难道:“但是,按你所说,建一个服装代加工扶贫车间,需要五六万的资金。
这么多钱,即便是好多人一起凑,也很难凑出来啊!
说实在的,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在我们村里算是好的了,但也就是三四千块钱的存款。
这段时间,因为筹备蔬菜大棚,花掉了一些,现在也就剩千把块钱了。
至于我们村里的其他人家,恐怕能拿出一千块钱存款的家庭,不超过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