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寿终正寝

三寸金莲 九头鸟幺幺 16378 字 26天前

“你真的是孝顺婆婆了。”我不禁夸着母亲。

“你婆婆呀,对我也好了。”母亲感恩地说道。

这时,有客人来了,父亲的一个老表,父亲赶紧地起身还礼着,看着年迈的父亲,穿着一身的衣服,弯下身子是那么难,我只好在一边扶着他。

这时,外面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是村子里来帮忙的一些叔伯,大家照例是先来跟亡人嗑头,大哥在一边还礼,父亲还礼的时候,大家一把拉住了他,他们哈哈大笑了起来“哈哈。。。。哥哥,恭喜你呀,总算是是脱了鸡蛋壳子了,哈哈。。。。。。。”

大家竟然当着亡人大笑了起来,父亲也好苦笑了 “麻烦大家了”

“大妈的福气好哇,都是你们这些儿孙孝顺呀。”叔 伯们笑了。

“你们家里 这才是白喜事了,大妈是享福去了,嫂子,你也不要伤心,和我的哥哥呀,笑呵呵的送大妈送,几个老人有这么高的寿用,就是有这么高的寿用的人,没有大妈的日子舒心,都高高兴兴的,这是喜事了。”一个平时就喜欢开玩笑的叔伯又说道。

“是呀,是呀,大妈这是顺头路了,都不要伤心了,要高高兴兴的 ,。。。。。”大家 都是这么在说着。

大家的虽然说的轻松,可是我看出来了,父亲是真的伤心了,他一个七十几岁的老儿子了,就这么孝顺着自己的母亲几十年了,母亲虽然年纪大了,可他是一个有妈的人,妈这么一走了,他怎么又舍得了。

不过,在我们那里有一个说法,就是上有父母的人,年纪再大了,也是一个孩子,不能称自己是老人,就像我的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自己也是有了重孙子的人了,也还是一个孩子,因为他自己还有一个老人,就是我的婆婆,这下,婆婆不在了,他才可以说,自己这才脱了那一层鸡蛋壳子,是一个老人了。

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我知道我 的婆婆是怎么走过来的,她 一辈子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儿子能给自己养老送终,现在,她做到了,她的身边,不光是有两个儿子,还有我们这一些的孙子辈,重孙子辈了,这个家里,从她嫁过来的三个人,一直到现在的几十人,都是她的后辈,都有她的一份功劳。

“我的亲娘呀,我把您当自己的亲娘孝顺了几十年了,我的亲娘呀,你怎么舍 得丢下我们就走了,啊。。。。。。”二婶跑进来趴在老太的床前大哭着,这让人们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我们齐齐地望着她。

小妈走了过来,她瞟了一眼跪在老太灵前的二婶, 悄悄地凑在母亲的耳边说道“蒸笼锅里不得上热气了”

“你们弄一下嘛!”母亲着急地小声说道。

“弄了的呀,什么法子都想了的,你看看,蒸笼锅里烧了三个小时了,锅里面的水冒着多大的泡子,怎么蒸笼里面的菜还是生的,怪不怪了。”小妈又小声地说道“你看,客人都坐满了,这蒸的菜,还是冷的,怎么办了。”

我一听她们对话,也愣住了,以前的时候,的确是听母亲讲过一些这样的事情,又一想,我们的老太是多么开通的人了,她怎么也会做这种事情了,这不是成心让人着急嘛。

“啊,我的亲娘呀,我跟着你过了四十几年了,你走了,把我带去了,我要一辈子的侍候您了,我的亲娘呀。”二婶还在哭天喊地哭着,比任何人都伤心地样子。

这时,三嫂在窗口冲小妈招了招手,又指了指厨房,小妈连连的点头,她几大步跨了出去,我也跟在了她的后面。我们 来到了厨房,三嫂指着蒸笼锅里对小妈说道”小妈,你看一下,好了没有。”

“好什么呀,我刚刚看的时候,肉都还是生的了,对了,怎么这么香了,好像肉蒸熟了的香味呀?”小妈吃惊地 说道。

“小妹,你说急人不急人,蒸了三个小时了,蒸笼 锅里的菜还是生的了,柴火不晓得烧了好多了,哎呀,真的是碰到稀奇事了。”三嫂趁着小妈 看 菜的时候,小声地跟我说道。

“这么大的热气嘛。”我不由地说道。

“是二婶哭出来的 热气了,呵呵,你还不信了,就是把个菜蒸不熟了,我们急得要 命了,小妈拿刀摆在锅边,也不行,我们刚刚跟老太 跪了,也是不行了,二婶才 急得又跟婆婆秉告了这半天了,你说,这就闻到了肉香了,我才喊小妈来的嘛,真的是婆婆在枯得心了。”三嫂又笑了。“她是成心地让二婶出丑了。”

“呵呵,刚才都是生的,怎么,你二婶哭了 几声,这菜都蒸熟了,呵呵,我 来跟你 二婶说一声去了,免得耽误好时程了。”小妈就站在门口,冲外面大声地喊道“菜好了呀,安排上菜了。

外面的人都坐着吃饭了,我回来后,有一点不可理解地跟母亲说道“婆婆怎么还枯这种得心(玩笑)了。”

“哼,是你二婶自讨的了,她以为她做的 事情,婆婆不晓得,她呀,只糊得到她自己了。”母亲一脸不屑地说道。

“哎,你二叔做得也不叫事了?”父亲叹了一口气说道。

“怎么啦?”我不由地问道。

“你看你们在 昆明都在往屋里赶了,我算得你二叔是要跟他的两个儿子打个电话,让他们回来跟婆婆送个终了,你婆婆把你们 这些孙子看得好娇的 呀。”父亲小声地说道。

“怎么 ,他们的两个儿子最后都没有守在婆婆身边呀?”我不解地问道。

“哪有了,这个幺把子又还特别地孝顺,你不跟他们打电话,他们的心里会好过的呀?”父亲又说。

“幺把子回来发火了?”我又问道。

“发了好大的火了。”母亲竟然有一点痛快地说道“这老黄瓜,生成了是要醋淹的了。”

“他发了哪个的火了。”我有一些好奇的问道。

“都卷了一顿了。”父亲笑了。他又 看了一眼老太的遗体,又说“他一回来,看到婆婆都落了气,就骂你的二叔和二婶两个老糊涂,还说,这是我的婆婆了,明明是严重了,为什么不跟我打个电话,为什么!我跟你们说了,我的婆婆死了,我还回来一下,以后,你们两个要是死了,就是烂在床上了,我也不会回来看一眼的。”

“二婶把幺把子看得好娇的,她会舍得让他来侍候婆婆呀?”我不禁说道。

“你看不出来吧?幺把子孝顺了。”父亲笑了他又说“这些孙 子当中,婆婆享他 的福还是要多一点了。”父亲又说。

“是呀,你看不出来吧,幺把子孝顺了。”母亲也说道。

“嗯?”我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这个油腔滑调的幺把子,竟然还是一个孝顺的孙子?

“我每个月来接婆婆的时候,都是幺把子把婆婆从三楼上面抱下来的。”父亲又说。

“他小的时候,婆婆抱了他的嘛。”母亲赞同地说道。

“只要是他在屋里,都是他在侍候着婆婆了,我来接的时候了,他就抱婆婆从楼上抱下来,下一个月了,接婆婆过来的时候呀,又是他专门回来再把婆婆抱上楼的了。”父亲笑着说道。

“真的呀?”我还是有一点不相信。不过,看一看眼前的父亲,自己上个楼都要扶着楼梯了,还有二叔,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们把自己百岁的母亲又怎么抱得动了?

“是呀,他虽然是最小的孙子,可是,他最孝顺了,我和你二叔怎么还抱得动你婆婆哟,上上下下的,都是他了,就是再有事,只是这天的日子,他都尽量地赶回来,抱着婆婆上楼下楼,你说,婆婆不在了,他又没有守在身边,他会就那么善罢干休嘛?”父亲说完,又望着老太的遗体,一脸的遗憾。

“堂姐不是也没有回来嘛?”我又说道。

“她又不远,就在宜昌,二个小时的班车就到了屋了。”母亲气愤地说道。

“要不然,蒸笼锅里的水,怎么烧了三个小时都没有热气了。”父亲淡淡地说道。

老太的丧事办得非常地热闹,因为她有我们这么多的儿孙,当我站在插满花圈的坟前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婆婆真的不在了,隔得不远,是我爹爹的坟地,坟地高高的,上面长满青草,我们在跟婆婆烧纸的时候,也跟爹爹烧着纸,我们跟爹爹说,婆婆来陪他了,她终于还是来陪他了。

随着阵阵纸钱灰,还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一个小姑娘,她扶着门框子哭喊着“妈妈,我的脚疼,我的脚疼了。。。。。。”这个时候的她,是秋儿,是妈妈的秋儿

还有风雪中,抱在一起的痛哭的 一家人,那时的她是一个新嫁娘,是老婆婆的秋儿,是男人的秋儿。。。。。。

而打我记事起,她就是我们的婆婆,一个别人的家里没有的,一双小脚的婆婆,后来,又成了孩子们的老太了。。。。。。。

泪水糊住了我的眼睛,我扶着年迈的父亲,站在她的坟前,久久地不愿意离去,也许我的故事讲完了,是呀,老太的故事是讲完了,如果我不讲这个故事的话,你不会晓得长眠于些的老人,一个小脚的老太,竟然粉碎了一个那么恶毒的诅咒 ,尽管她从来没有跟我们 这些后辈说起这些,在我们心目中,她永远是一个笑呵呵的老太,一个家丑不可外扬的老太。

生活 还要继续着,过完年,我们又要走了,年迈的父母依依不舍地看着我们上车。车子启动了,我又往后望去了,父母真的好孤单的,而我们,又能像他们这一辈人一样,守在他们的身边尽孝嘛?

只要我们努力,一切都是可以的。就像老太一样,乐呵呵的面对生活吧,尽管道路有一点崎岖,笑着面对,就会胜利的。

写好了这本小说,是腊月二十四了,刚好是婆婆去世七周年,谨以此表示我的缅怀之情,婆婆,在天堂还是要乐呵呵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