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这茬儿,四阿哥就有些头皮发麻。
毕竟如意前头提起过,雍正登基后采取了火耗归公的政策。
而这个,是被汗阿玛明令禁止的。
眼下皇玛嬷才刚刚起了个头,他家汗阿玛的老脸都已经迅速拉了下来。
看来今儿又少不了一顿好骂。
事实证明,他担心的不无道理。尤其如意人设立得好,向来再怎么疼孙子,也不会有损儿子根本利益。
不会在朝政大事上对儿子有所隐瞒。
对火耗事自然也一样。
康熙晚年,私加火耗事蔚然成风,各地官员横征暴敛,没有个具体额度与章程。收多收少,都在官员一念之间。
雍正所施行的火耗归公就直接定下了标准,这笔钱财直接收归国库。部分用来偿还官府欠国库的银子,部分作为养廉银发给各地官员。
康熙脸沉如墨:“呵,好一个善政。竟是从百姓口袋里额外征税,然后堵空子、养贪官吗?只不知这俸禄之外,各级官员能明目张胆贪多少。”
“这一个个的胃口养大起来,欲壑难填之后,又会不会以廉银子不够为由继续贪污?”
如意:……
该说一句好大儿看事真准么?
雍正民间政策刚行,弊端本就不太显。
加上雍正本人杀伐果断,最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
什么隆科多、年羹尧。不管以往多大功劳,但凡不与他一心,不能站在他的立场上忠君爱国者,皆斩。
一应官员手里有钱,心有忌惮,自是不敢轻易作死。
甚至有雍正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后来乾隆晚年奢靡,为敛财花样使尽,大搞议罪银制度。
底下官员给皇帝送礼成风。
不管是想升官还是想保命都需要大量银钱,可不就只能苦一苦百姓?
但是这话不好说,如意还在措辞,康熙心下就已经了然。并气到拍桌:“朕就知道会是这样!所以底下官员提及将火耗归公时,朕才强烈反对。唯恐开了这个坏头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一连串的专业术语,还是古言版本。
听得如意头昏脑胀,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的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