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到时候咱大清也搞义务教育,满朝上下都是人才。”

前面还好,后面这句把如意都给干愣了:“你确定自己要搞的是教育,不是文字狱么?”

提起这个,康熙就想起了早些年的明史案。

咳咳。

他有些气弱,但仍然弱弱地为自己辩解着:“那时候朕还小,还远未登基。很多事情,都是辅政大臣商议后的结果。朕本人是不屑用那种手段的,甚至还有点鄙视。”

“再不会像朱元璋那样牵强附会。作则垂宪,垂子孙而作则,同一个则字,牵扯了两桩命案。硬说人家是讽刺他这个当皇帝的做过贼。睿性生知也不行,是讽刺他当过和尚的。最后连特殊的殊字都犯了禁,因为是说歹朱……”

大概是明离着清太近,相关资料多。

也可能他家皇考以崇祯报仇的名义入关,然后心疼大好河山不能无主为由替人家继承了天下心里始终发虚?

横竖鄙视起前朝来,康熙可有词儿了。

但不妨打脸来得巨快,好像龙卷风:“嗯,明史案确实,那时候你还小。那马上要发生的南山集岸你总归不小了吧?”

“好大一个帝王被人家拿着当枪使,成了人家报私仇的工具人。牵连的那叫一个广,影响那叫一个坏。”

“还有啊,你也别说明朝文字狱怎么着,咱大清后来者居上,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你本人除了南山集案外,还因为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的诗,把人家诗人给绞了呢。理由是人家有反清复明之意。”

“维民所止,雍正无头,这不是诅咒君王?杀!”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岂非讥笑我大清蛮夷出身,不通教化?”

“一把心肠论浊清,将浊字放在国号之上你是何居心?”

“文化高压的背景下,连看朱成碧都是有罪的。后来这玩意儿不但成了上层禁锢民众思想的工具,也成了同僚之间栽赃陷害的利器。为保安全,越来越多人选择当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嗯,据说清末文盲率是历代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