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走到窗前,看着朱标远去的背影,目光深邃,喃喃自语道:“标儿,咱相信和吕氏无关,可吕氏身后的吕家就不一定了。吕家!江南文官集团!别让咱查到一点蛛丝马迹,否则,这江南文官集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毛骧!我要你盯紧朝中大臣,尤其是那些勋贵。在分出人手死死的盯着吕家,还有和吕家走的近的官员,不要放过一点蛛丝马迹。”朱元璋对着身边的毛骧吩咐道。
“卑职领命。”毛骧回道。
“毛骧,这件事儿你要是办好了,锦衣卫也就能提上日程了。这第一任指挥使的名头咱可给你留着呢。”朱元璋鼓励着说道。
毛骧听后神色激动,连忙回复道:“卑职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毛骧说完就下去安排了,只剩下朱元璋一人站在窗前凝视着黑夜,谁也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么。
第二日一早,卯时,奉天殿内,此时文武百官陆陆续续走入殿中。
待文武百官都站好后,身着明黄色龙袍的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上。
“臣等参见陛下,圣躬万福。”
“免礼吧。”
“谢陛下!”
接下来百官开始陆陆续续的上奏折,可说着说着就感觉不对劲了。怎么今天朝廷上那些大佬还有武将勋贵一个个的都在那闭目养神。
一时间,朝堂上的百官逐渐发现今日早朝的氛围不对,声音慢慢降了下去,直到奉天殿内再无一人说话。
朱元璋看了一眼下面的文武百官,见他们都不说话了,问道:“还有哪位爱卿有奏折需要议一议啊?”
洪武年间的官员也许可以没多大本事,但是绝对不能不会察言观色,因为不会察言观色的都已经被砍了。
今天这场合一看就是要有大事宣布,百官哪敢在这个时候耽搁,纷纷默契的把舞台留给朱元璋。
朱元璋一看,这是轮到他表演了啊,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你们都说完了,那接下来朕也有几个事情宣布一下。”
“第一,朕打算任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领三十万大军平定云南,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殿内百官并不感觉意外,齐呼“陛下英明,臣等无异议。”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第二件事,朕打算让曹国公李文忠去北平和魏国公徐达边关换防,由曹国公李文忠暂时镇守北平,诸位爱卿可有意见?”
大多数官员虽然略有差异,但是李文忠镇守北平虽然没有徐达稳妥,但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群臣再次高呼无异议后,朱元璋继续说道:“第三件事,朕打算命魏国公徐达为征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随军,领军十万,骑兵三万,共十三万人出征北伐。”
此话一出,下面的大臣瞬间窃窃私语起来。
时任户部尚书赵勉上前问道:“陛下,平定云南之事朝中已经商议良久,臣也是同意南征之事。南征路途遥远,且当地气候多变,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攻克。可在南征之际,再开启北伐,对我大明国库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那残元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一旦被他们拖住,那我大明将陷入长期作战。可我大明目前无法长时间供给四五十万大军长期作战,望陛下三思。”
赵勉说完后,文官之中瞬间又站出来几人,齐声高呼:“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听后也不恼,毕竟赵勉作为户部尚书掌管整个大明的钱粮。大明两线开战他赵勉要是一句劝阻的话都不说,那就得找个机会让他回家养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