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虽然已经上了冻,可耽误了工期,即便是上冻后依然没有停,该干的活儿还得继续干。他早上贪睡起晚了,连饭都没吃就急匆匆过来了。还以为今儿得饿一天,没想到,居然有人卖吃食。
还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枪打出头鸟。
一见有人率先尝试了,似乎味道还不错,尤其是拿出来的窝头,个头个顶个的大,便陆续有没来得及吃朝食的人过来买、。当然,也有吃过饭眼馋的人过来买。甚至还有人当即问窝头的价格,得知两个窝头要 2 文钱,又纷纷动了心思,买得人更多了。
张翠花这价格确实便宜!
眼下大\灾年,粮食的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秋收后粮食近乎绝收,粮食上涨的势头几乎止不住。如今,外面窝头的价格已经长到了 3 文钱两个。
张翠花不是没想过涨价,只是她自己做的窝头里加了三合面,还加了野菜。成本相对来说要便宜不少。
更何况,她把粉丝等物的价格也算进来, 5 文钱一份虽然赚的少,却也不是不赚。
等天色大亮时,她已经沿着河堤转了好长一段,而她背篓里的饭菜都悉数卖光了。不仅如此,王大山担子里的饭菜也卖了大半。
就在张翠花打算换道时,管事的过来了。
“娘,是李管事……”
王大山一看见李管事,脸色顿时白了,“当初也是他可怜儿子,给了儿子50文钱让儿子回家。娘,要不……咱们还是走吧?”他是没脸见对方。
张翠花瞪他一眼,“既然见了李管事,哪有不道谢的道理?”
王大山哑口无言,惭愧地低下头。
张翠花拿了四张紫苏叶,包了一大份烩菜,又用竹签子串了八个窝头,让王大山带上,这才主动迎上前。
隔着一段距离,张翠花福了福身,“王张氏见过李管事。”
“你是……?”
李管事看到了她身后的王大山,眼底闪过一抹了然。
张翠花深深一福,“民妇是王大山之母,听闻当初大山得李管事照拂,今日特意携犬子过来道谢。多谢李管事的善举,否则,吾儿的胳膊肯定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