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怀此次的目的,是收缴市面上的各种书本,清理私塾。
但这两项工作,他一样都做不下去。
何易怀头疼的厉害。
东川府的发展,远达不到闽越,江南等地,但是这里皇族的老家,大周的龙兴之地,地位在全国都很重要。
如此重要的地方,教育新政都推行不了,那不是等于在打秦霄的脸?
何易怀一筹莫展的时候,东川府的知府在旁边提示道:“何大人,皇上和许大人都交代过,用不着跟儒家的人讲道理。”
“只要儒家敢闹事,咱们就来硬的。”
听到这儿,何易怀眼睛一亮。
他马上板起了脸,冷冷地看着袁存志等人。
“你们好大的胆子!胆敢公然辱骂皇上,辱骂许大人,加上公然地阻拦朝廷的政策,简直罪无可赦,罪大恶极!”
“来人啊,这些阻拦推行政策之人,全部打入大牢,这个袁存志带头闹事,先杖责二十。”
何易怀毫不客气地命令。
见何易怀动了真格,那些围着的儒生们骚动起来。
他们骂的更加大声,拿各种难听的词汇,对朝廷不住口地辱骂。
不过,官府打算玩儿真的,这些只有嘴皮子功夫的儒生,哪里是对手?
没一会儿,闹事的儒生们全部被抓了起来,为首的袁存志,更是被当场地杖责二十。
然后,何易怀乘胜追击,迅速地收缴市面上的书籍,带人严查关闭大小的私塾,开始整顿东川府的教育氛围。
类似的情况,在大周的各地发生。
每个州府,或多或少的,都有几个大儒带头,不要命的骂秦霄和许墨,攻击官府的行动。
他们对许墨的咒骂格外的严重,要将对朝廷的不满都发泄在许墨的身上。
秦霄屠杀了大量的儒生,本就惹怒了他们。
而现在,许墨推行新政,挖走了大批的新鲜血液,人们纷纷转投入朝廷的学校。
有没有进入朝廷的学校读书,成了儒生跟读书人的一大区别。
朝廷和许墨,将儒家全盘的否定,毫不手软地排斥。
所以,教育新政的推行,意味着儒家的衰退,使得儒家跟朝廷的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