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墨没说不行,但就是不住口地建议再建一些朝廷的机构,令秦霄忍不住翻白眼。
“大周已经有了个大周建工了。建那么多有意义吗?”
“皇上,大周建工就一个,但大周的建设方方面面,而且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需要建设的地方多如牛毛,大周建工的效率再高,但不可能什么都能做到啊。”
“因此,臣建议,先建立个大周建工的二建集团吧。”
“接下来,根据行业的不同进行划分,再建些跟大周建工类似架构的国企。”
“这些国企,由朝廷统管。”
“组建这些国企业的方法,跟大周建工样,都配备一些官职,找来专业的人员。”
“如果皇上同意,就可以马上操办,等这些国企建好了,就能为大周的建设提供更合理的办法。”
“对朝廷的工作效率提升巨大。”
许墨说得越多,秦霄的脸色就越黑。
特么!
这王八蛋,当官职随手可得,这么轻松地就能送出去吗?
别以为不知道,大周建工的那些官职,那小子全卖给了商人。
又要再给他搞出几百个官职?他是想把大周的全部商人都弄进来?
别看所谓的国企,独立于朝廷之外,但官职是货真价实的官职。
“你一张口就敢要官职,作为户部尚书,你不知道朝廷官阶的重要性吗?”
“那些读书人,读了那么多年书,经过一系列的科举考试,佼佼者才可能授予些官职。你难道不知道吗?”
“你这样给钱就有官做,让那些长年累月效力朝廷,才有可能达到升官要求的官员们又怎么想?”
秦霄发出灵魂的拷问。
大周建工的成立,时机有些特殊的,那是为了江南能够及时地完成重建,不引起更大的骚乱,秦霄才不得不妥协。
秦霄倒也不是不愿意同意许墨的建议,但也担心,这么随便地破快规矩,会让朝廷出现裂隙,更让皇权变得不那么牢固。
有钱就能买官,那谁还愿意十几年寒窗苦读地参加科举,谁又能断定,那些在职的官员是否有真材实料。
何不别读书了,去赚银子来的直接。
许墨知道秦霄的担心也是有道理,连忙解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