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展现我大周蓬勃新生的标志性事件,更是留给世代相传的遗产,必须义不容辞。”
“你们说说,朝廷该拨多少银子才合适?”
秦霄说出了决定,同时松了一口气。
听到皇帝拍板,百官群臣都惊喜交加的跪下去,嘴里不住地喊:“陛下英明!”
见到百官的反应,秦霄不耐烦地直撇嘴。
“别废话了,谈正事。”
“要做就要快,别再婆婆妈妈的。”
在秦霄的催促下,官员们都在提议。
一名大臣先开口:“陛下,既然是首屈一指的功业,浩大的工程,还要世世代代维护下去,那朝廷必须功居首位,不可马虎。”
“而现在,大周各地的商人都在积极的参与,朝廷出的银子,那就决不能比商人低了。”
“如今许墨的计划是先修榆关,暂时不用去操心后面的事情。”
“综上所述,微臣觉得,有一千五百万两也就足够。”
这些话,得到了许多大臣的点头同意。
一千五百万两的白银,以前根本不敢多想,也没法子开口。
因为国库压根儿没那么多。
但如今,情况大大的不同了。
大周的国力在稳步的增长,税收自然也都在增加,再加上闽越更是富得流油,使得大周国库变得前所未有的充裕。
但这名大臣的话,很快被人反驳。
“一千五百万两,少了!”
“微臣以为,要做就要做的漂亮大气,气势就要盖过那些商人们,不如直接调拨个一千八百万两。”
“毕竟,这工程才刚刚开始,后续还有更多,朝廷就应该给于足够之上的重视,省得让人笑话,出手不如一群商人们大方,也免得给了那些商人可乘之机!再者,这也是展现我大周的实力,远超前朝!”
秦霄听了这个人的话,差点拍大腿地赞同。
特别是远超前朝,叫秦霄听了不要太兴奋。
我大周的子民,就应该有这么的魄力!
但,一千八百万两啊!
想想还真让人心疼。
朝廷国库往外调拨银子,可从来没有这么豪气过。